家庭康复
提问内容:
小孩1岁多被确诊孤独症。经过近两年的治疗训练,在3岁多一点就会说话了,认识的字很多,记忆力很好,现在4岁半了,去年上幼儿园了,数数能到100,今年喜欢背唐诗,能背十几首了,进步很快,就是在家爱看手机和电视,玩玩具,从小到现在,每晚都是11点多才睡觉,吃饭挑食,喜欢吃的就吃,不喜欢吃的,一点都不吃。好动,有时候不听话,自主性强,经常二三天才大便一次。叫他名字的时候,有时候答应,多数时候不答应。有时候还自言自语。现在还在去医院做听统、言语、认知干预治疗。请问这种轻度问题的孩子,在家如何引导呢?
专家王梅回复:
家长您好!孩子的机械识记能力较好,能记住很多事物、模仿很多动作和语言,也能直观联系一些事物关系,有一定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表现较其他孤独症儿童更好,在早期发展中是好事,但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越看似轻症,长大以后越钻牛角尖(偏执)”的问题。从某种程度看,他们的成长难度更大,绝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他们固定、重复的活动主要靠基底神经节等皮下神经元参与实现(可参看《地板时光》一书282页-317页),而复杂思维活动更多依靠前额叶。通俗地说,在其以往发展中,负责他们动脑思维能力发展的大脑前额叶并没有很好地工作,看似做了很多干预,但有些用错了劲儿,基本都是启动脑机械加工。
其次,他的视、听觉加工能力较强,加工的事情多且杂,没有前额叶的工作帮助梳理,所以会更加希望不变,即出现很多刻板行为、灵活性差,加之情绪调控能力弱,以后更可能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
要想杜绝上述问题,一是要以运动干预为抓手,进行情绪稳定性和调控能力训练,进行有运动量的仰卧起坐、臀桥、靠墙深蹲、各种难度肘支撑、上举重物等。坚持大量做这些的目的,一是提高情绪调整能力;二是重点发展身体体验和各种情绪体验,感受出冷热、酸麻胀痛痒,感受出喜悦、难过、害怕,再以参照能力和意图理解能力为核心发展思维。具体操作可以查找相关书籍系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