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观念2
提问内容:
张教授您好,首先感谢您上次的回复,我们受益匪浅。能再次有机会向您讨教实在是太好了。因为孩子是去年肿瘤压迫视神经,后天失明,所以他经常会问我眼睛什么时候能看见,作为父母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孩子才好,您能具体的说下怎么让孩子接受吗?我们治疗后回去上幼儿园,他是四岁半的男孩,我应该提前训练好让他独立去,还是在幼儿园同意的前提下陪他一起去呢?还有后期的教育,是盲人学校还是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更好呢?是否有必要请相关的家庭教师?不知道您有没有相关的书籍或者网站推荐?
专家张悦歆回复:
家长您好!很高兴之前的回复能对您有所帮助。关于您提到如何对孩子解释的问题,这确实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家长可能首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要让孩子马上接受从能看见到看不见的事实是很难的,但是家长要遵从的原则是:不要隐瞒!用爱和支持去帮助孩子逐渐接纳,及早地帮助孩子重构自我概念。建议您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残障主题的绘本故事跟孩子一起读,帮孩子树立一些积极的榜样;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小游戏,比如爸爸妈妈也需要蒙上眼睛跟孩子一起完成的游戏,鼓励孩子慢慢习惯使用其他的感官并体验成功;可以有意识地在选择游戏、挑选玩具时增加具有明显听觉特征、触觉特征的游戏和玩具,锻炼孩子其他感官的能力;还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让他完成后渐渐明白自己也可以……这样的细节的办法有很多,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站在孩子的发展需求角度多思考,这个发展需求也一定要注意到哪些是孩子与其他普通孩子一样的共性发展需求,哪些是针对咱们自己孩子的特殊发展需求,牢记孩子的共性需求是大于特性的,但特殊性需求的满足是未来发展的前提!!
另一方面,家长要马上开始改善家庭里的环境,例如增加一些鲜明的视觉提示,排除一些安全隐患,开始建立一些家庭里物体摆放的规则等等并告知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在环境中探索与活动,切忌过度保护。
对于孩子入园的问题,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所以不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独立性不是单独在家训练出来的,而是需要在真实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培养的,包括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园初期,可以陪读一段时间,但是现在陪读是以未来不用陪读为目标,家长要与幼儿园老师充分沟通,明确哪些该辅助、哪些该放手,这样在您未来不用陪读时,老师也更清楚怎样帮助孩子,孩子也能更顺利适应和融入。
如果您打算让孩子到普校学习,建议您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定向行走技能、前盲文技能、使用辅助技术的技能等等,现在都还来得及!建议您提前与当地盲校或特教中心、残联等联系,获取相关支持,他们可以为孩子的幼小转衔提供个别化的支持,以及为未来进入普校后继续获取相应的支持打下基础。
对学前的孩子来说,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刚做完手术,也最需要获得来自最亲密家人的情感支持。个人认为学前没必要,也因为难以找到专业的家庭教师,但是建议及早与当地盲校或特教中心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家长可以获取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中国残联在2018年组织编写了一套0-6岁视障儿童教育康复的教材,可以到当地省残联或市残联咨询并免费获得。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