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行动系列行动

山东省大力创设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改善民生的部署要求,根据《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创设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的通知》。各市残联迅即行动,主动对接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022年计划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56183个。截至目前,各市已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31653个,安置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就业12894人,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摸底排查精准化。各地残联深入一线摸底调研,摸清残疾人公益性岗位需求,为创设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提供依据。东营市各级残联负责人带头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残联专职干事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残疾人身体状况、就业能力和工作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德州市残联领导班子带头到齐河县、乐陵市、庆云县专题调研,组织全市残联精干力量对全市134个乡镇(街道)、5102个村(居)开展摸底排查。潍坊市对残疾人身体状况、岗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类统计。泰安市认真摸排农村未就业有就业意愿并能从事公共服务工作的残疾人情况。临沂市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残疾人及亲属进行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建立花名册,纳入城乡公益性岗位“待安置人员信息库”。

  二是工作推进制度化。各地残联主动与人社等部门对接,出台专项文件,定期督导调度,为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提供制度保障。烟台市、临沂市印发《关于创设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的通知》,烟台建立月调度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部门工作联席会议;郯城县制定《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工作指南》,为其他区县提供借鉴。潍坊市、济宁市、滨州市出台关于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残疾人岗位开发工作的文件,部署推进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临朐县制定《“朐益”重度残疾人护理员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滨州市建立周调度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残疾人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泰安市各级残联将创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两周一调度;各县(市、区)成立专班,建立台账,积极推进。德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做好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通知》,设置3类岗位,推进农村残疾人就业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融合。

  三是岗位创设科学化。各地因地制宜,聚焦村、社区残协和“如康家园”、托养、康复等残疾人服务机构,科学设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淄博市创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689个,安置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418人。东营市创设残疾人城乡公益性岗位1165个,安置残疾人1004人;垦利区创设沿海宜居促进员、沿海生态巡察员等特色岗位,安置195人;利津县创设黄河巡河护滩综合管理岗、老街长巷公益岗等特色岗位,安置234人。烟台市创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682个。济宁市创设残疾人专项公益岗及扶残助残岗位2429个,安置465人。临沂市创设村(社区)残协、“如康家园”、助残照护服务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四类残疾人公益性岗位10292个,安置6384人。德州市创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4597个,安置1235人。聊城市创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2079个,初步招录741人。菏泽市安置755人,610人已列入招录计划。滨州市融合推进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沾化区残联以此为契机招录2名残疾人大学生,博兴县残联招录11名镇街残联协管员,全市安置残疾人就业和服务残疾人公益性岗位1101人。

  四是组织上岗规范化。淄博市以集中授课方式,对即将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潍坊市明确各岗位职责和选聘条件,公开公平选聘上岗残疾人,根据岗位特点分类开展特色各异的岗前培训;滨海区探索实施“定制化线上学习+线下技能培养”模式,第一批20名助残公益性岗位人员和21名公益性岗位残疾人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上岗工作。临沂市全程盯紧符合条件残疾人及亲属报名、村级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批等步骤,准确界定优先帮扶对象,防止优亲厚友;指导区县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按照项目制培训方式,开展岗前集中培训。

  五是服务管理标准化。潍坊市公益性岗位待遇统一实行政府补贴,每月按标准计发岗位补贴,并由岗位所在镇(街、园、区)为在岗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临沂市依托省公益性岗位精准管理系统,实行岗位和人员“双实名”、全流程动态管理,防止“虚报冒领”等情况;区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划定农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根据考核情况发放补贴。德州市齐河县用大数据赋能公益性岗位开发,实现公益性岗管理工作全流程“云”办理;禹城市残联采取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能、定薪酬、定考核“五定”工作法,乐陵市残联推行市级列单、乡级选单、村级定单、劳动者报单、群众认单、政府买单“六单式”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服务管理质效。

  (来源:山东省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