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梦圆鲁院

王颖

六月五日——一个我生命中闪闪发光的日子。只因为我收到了鲁院的电子版录取通知书。手指停留在手机屏幕上,大颗大颗泪珠掉了下来。鲁院一个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这也不是为鲁院第一次哭。这是怎样的一段渊源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以知晓鲁迅文学院的存在了,那时的我也只是觉得就是一个文学中的名词解释而已,或者是一个履行的去处罢了。在我爱上语文、爱上文学的时候,鲁院变成了一个仰慕的象征,但又觉得可亲近。在我有意识进行专业文学创作的那年,我十二岁,正式播下了一粒种子,刻上了“鲁院”二字,期盼有一天可以发芽——开花——结果。经历了求学——退学——游学旁听——继续求学……这一连串折腾后,我的专业选择了汉语言文学又名中文,想来那种子到了发芽的阶段了。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我本着文史哲不分家的原则也学习了哲学和历史,后还学习了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工作、法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的内容,我坚信要写好诗和文不仅要学文学或文史哲,而是要成为一个有几项专长且全才的人。简单的说就是广博又专深还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系统。好比一座高山,文史哲是主峰,政教社法心是次主峰……以此类推。逐渐构建这个体系时,也有些文学作品被发表、收录、获奖。在一次活动中,遇到一位前辈,因都是喜好诗词之人,又都学了文学和历史,很聊得来,话题也就拓展开来。问我文章写的可以有没有加入当地作协,我说没有。他告诉我加入作协的流程和申请方法,让我去试一试。还跟我说他珍贵的证书除了学历证、学位证、资格证外,就是作协会员证和鲁院的结业证了。我惊讶又好奇的问您去过鲁院啊?!他说,是的,你这么年轻一定会有机会的,不是逗你,你是除了家人和单位同事外第一个知道我和鲁院的故事的,有此机缘,定能到鲁院。

2018年和2022年我分别加入了天津市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学会,种子开花了,然而通向鲁院的道路才刚起步。

2019年的夏天,在网上读到一条第一期鲁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开班的新闻,但是我之前什么通知都没收到,哭了个昏天黑地。这一等就是五年,第二期开班了,然而又没我的名字,经多方调查才知道并没有给我报名,对照要求我是当地最符合条件的。委屈和不甘心一股脑涌来,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我没有心灰意冷,在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之下今年我收到了鲁院的录取通知书!这一次泪水中闪耀着喜悦,咸咸的泪滴也甜丝丝的了,我十二岁播种下的那颗种子终于结果了,有一种直觉和预感,这是第一个果实,后面还会有,期待着会有一个最大的上面刻着“高研班”。

六月二十三日,我真正的走进了鲁院,想想曾经特意路过鲁院被告知不能参观的样子,落寞又搞笑。站在百草书屋里思索读过的书,坐在摇摇椅上想念那些美好的日子,这十二日也是闪闪发光的,十二日对应十二月,这样一年都是闪闪发光的。转过天的开学典礼将永远萦绕在我心头。

我还见到了张宏森主席,不失文人气度还和蔼可亲,与我合影,简单交谈如同涓涓暖流把我的心灵滋润。不断鼓励我坚持写作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知道我会背一万首诗词的时候,说要找记者来采访我。知道中国作协的效率高速度快,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二十五日班主任陈老师就通知我明天中国作家网的记者来采访我,把时间地点所有细节都安排好了,作协和鲁院是高效率加行动派。

二十六日下午,中国作家网的两个记者小姐姐辛苦拍摄了两个小时后完成了对我的专访,我们聊了很多,其中我们约定下次见面的地点是高研班,感谢她们的祝福,我也会为着目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七月一日,中国作家网公众号上发了对我的专访,视频号上连发了我的三条视频,何其有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收到如此珍贵的礼物,我现在虽未入党,心已在党,等于让我过了一个特别的党日。

这些天里还聆听了陈建功、毕淑敏、高兴、施战军……等各位大家的讲座。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毕淑敏老师的课了,毕淑敏老师现场的风格跟我之前想的一模一样,温文尔雅还拥有文人风骨和气节。69年去西藏阿里地区当兵,当代花木兰,区别是花木兰的故事有杜撰的痕迹,而毕淑敏老师的经历是真实的,能文能武。在普通作者的时候不讨好编辑,坚持自己的创作特点,记录真实的边防军人;在成为大作家后,不忘初心,连封面漫画女孩儿的裙子这样的细节都严格把关,坚持符合作者自身的特点,不刻意讨好读者。在这堂课上我是第一个起来回答问题的,也是最后一个提问的,这份机缘妙不可言。毕淑敏老师还说我的汉服好看,心中无限欢喜。

课余时间我们还有机会去观摩艺术,在人民剧场的京剧《红灯记》让我震撼不已。经典就是经典,《红灯记》之前听过多次,在剧场也多次欣赏过京剧,可经典的魅力就在于无论你听过多少次,再听,听到精彩之处依旧会进入情境当中,跟随着剧中人或哭或笑。我在观摩期间数次落泪,回到学校后还沉浸在剧中。两天后又听了国家京剧院的王勇院长讲了京剧的历史、流派和欣赏了代表剧目,完美的理论学习与现场观摩的结合。王院长也对我提出的问题给了建议,以后在学习过京剧专业知识后,想来真的可以尝试朗诵、吟诵古典诗词时与京剧念白结合。

说了这么多,还有一点不可不提,这就是鲁院的食堂,每一天都有喜欢吃的美食,尤其是午饭和晚饭的汤,就没不好喝的。观摩京剧那天的汤是酸辣汤,闻着浓重的酸气,喝着酸辣味温和而又绵长,喝下去还有回甘,切合了戏如人生的主题,在觉得来者气势汹汹的时候,勇敢迎上去,发现没那么可怕,事后回忆反而得到许多乐趣。不愧是鲁院的食堂,一碗汤里都有这么多的讲究。

这次梦圆鲁院,即将离开,内心中是不舍的,另一个声音告诉我,这一次的离别是下一次欢聚的开始,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攀登更高的山,去探寻更深的海,你也应该去寻觅一下第二个果子是什么样的了。我爱鲁院,难忘老师和同学,但我不会伤心,因为我们是满天星,星儿是全天候陪伴我们的。不诉离殇,只为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