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祥
我怀着激动之情坐上高铁,来到北京市东郊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首先映入眼帘是鲁迅文学院的大门,门头上面“鲁迅文学院”五个金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特别亮眼。直到进入文学院内,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来到梦寐以求的文学最高殿堂。
迎新会那天,大厅前台坐满来自在文学方面各有建树的鲁院老师,其中一位老师是我一直喜欢多年的诗人偶像杨碧薇老师,她是北京大学博士后,游历全国,出版多本诗集。我跟杨碧薇老师主动介绍自己,杨老师也很热情大方的回应了我,她在人群中特别亮眼,如紫罗兰花一样紫翠如霞,颖悟绝伦。
到教学楼五楼报道领房卡,打开我的住宿309房间,一人一床一卫生间,电脑电视衣柜以及各种生活用品都已用心给我们准备好,瞬间感受到鲁院的领导老师们对我们的暖心关爱。
在鲁院食堂吃饭时,唐老师对我们讲,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等这些文学大家都是从这里出来的,以后你们也是他们的小师弟、小师妹了。
听唐老师说完这番话,我内心瞬间汹涌翻滚,第一次真切感受我们原来离自己一直喜欢的作家们这么近,欣喜布满整颗心脏,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残疾人作家相聚鲁院,带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开启了为期两周的文学学习。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刘飞率先为大家带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文学创作中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作家陈建功围绕“小说小悟”,为我们讲解小说的写作技巧,解析小说内核思想。
诗人、翻译家高兴以“空气之马,穿越思想的影子”为题,对中外诗人作品以幽默方式讲解,并带动同学朗诵诗歌的热情。
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评论家施战军为我们讲解“四十年来文学思潮:人的定位及其相应担当”,课堂结合文学作品给我们唱出每一首歌,深情动听。
《百家讲坛》讲师,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的出现,让我们惊喜万分,她热情地给我们分享多年来写散文的技巧和小妙招,让我们受益匪浅。
研修班期间,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散文》等名刊名社的编辑在阅读学员作品后,从主题、结构、语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业点评,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作品的不足之处,让我们由内而外激发新鲜的写作思维。
学习的同时,我们观看了现代京剧《红灯记》。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华丽的服饰、动人的唱腔,让我们很快融入角色,激愤昂扬。
当我们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走进展览室,迎面而来的是前辈作家们浓郁的文学创作气息。每位作家都有详细的介绍和作品说明,还展示了弥足珍贵的手稿,不啻一堂文学课。文学馆内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的模拟书房,可以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当年写作时的艰苦环境。从新文化运动到今天的新时代文学,中国作家们的坚强和毅力都在启发我们残疾人作家写出反映时代的好作品。
学习临结束时,中国残联程凯主席吩咐我说,运祥,天中之地,皇家驿站,靖宇故里,要用文学讴歌好那篇热土!看到程主席的一番寄语,内心汹涌澎湃,激动不已。
十二天的鲁院学习时间过得很快,我能来鲁迅文学院学习,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在这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很珍惜难忘而宝贵的研修时光。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写出更多反映当下残疾人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