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刚
五月初的一天上午,我收到宜昌市残联推荐我来鲁院学习的消息,一缕阳光正好洒到我脸上,原本喜悦的心情又添了几分灿烂。
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且是以文学研修的名义,喜不自胜,简直不可思议。看着粉红纸页上的鲁院录取书,确信二十年来的创作坚持让“娘家人”(残联)见证我的执着,给我机会走进最顶级的文学殿堂学习,让我以后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我已进入不惑之年,进了鲁院大门口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既是个学生,又像是回到了家,不喜亦不悲。因为是家,我遇见的领导、老师、同学以及为我们生活服务的几位姐姐们,都是我的亲人,聚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这感觉十分亲切!
鲁院特别用心,请来各个领域的泰斗和改稿专家等给我们授课、现场改稿,这些平时都是博导级的文化巨匠,给我们输送营养,那是何等荣幸。课程内容十分丰富,第一节课刘飞教授从大国文化自信的底色讲起,然后小说、诗歌、散文、评伦每个载体全部涉猎。老师们从他们的创作经验讲起,深入浅出,博学和独特见解又贯穿整节讲堂,这样的功力特别了不起。他们偶尔一句话,就解决了我以前创作上的疙瘩。我是长期散文创作的,最让我收益的是毕淑敏老师讲的《散文的小秘密》,她从为什么要写散文开始剖析,分资源、不能重复、经历等十部分深入的讲解,掌握了这十个小“秘密”,更确信了底气和方向。她说,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份的,是别人无法复制的资源,这就属于自己的宝藏。后来,解玺章老师讲史铁生创作经验“在思想中写作,在写作中思想。”结合两人之间的经验,我相信我以后创作的路上,总结良方,一定会大所突破的。
学院还请来改稿的老师们,他们几乎都是知名的大编辑们。别看这些编辑比我们年轻,对我们的作品却解读很深。改稿课堂上,他们详细深度地对学员的作品进行解读,指出作品中的不足,让我们有效地认识到自己的作品中的短板。为了帮助大家拓宽视野,学校带领我们去人民剧院观看国粹——京剧,请王勇院长来给大家讲解京剧文化。学院带领我们去近代文化馆,观看和体验我国近代的繁荣强国文化发展之路。在学院的的带领下我们自己还准备了三台晚会,每个学员都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加深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程凯主席6月24日上午在开班仪式上做了重要讲话,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百忙之中,他时刻还关心着我们,一直惦记着我们。6月30号晚上7点,程主席再次来到学院,和我们围桌而坐,和大家交流。他认真听取每个学员的情况和建议。大家纷纷发言,说出感恩,说出珍惜,着重谈了对强国残疾人文学文艺的建议,对残疾人未来文学文艺的发展,一个个真知灼见好点子涌现在案头。程主席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发言,聆听大家的建议,说着自己的看法。现场气氛十分热闹。鲁院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十分热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
这届来参加鲁院学习的共有32名残疾人作家,我说是32朵美丽的花。大家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不同地方的文化在这里相聚相汇。我们是同学,更是兄弟姐妹,相处得特别愉快。我们畅谈文学,分享人生,这些对我们创作的人来说,也是活鲜鲜的素材呀。我们觉得在鲁院学习是一种幸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是强国文化的一种呈现,一种托举。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特别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好机会,珍惜每一寸光阴,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自习的时间,我和许多同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百草屋”图书馆里度过的。我们静静阅读,与文字在纸上相会相知。我每次走进“百草屋”,我的老乡石华林大姐都在,她那么喜欢阅读,嗜书如命,读得那么陶醉。这是多么努力呀!
两个星期的培训学习虽然不算长,我却收获满满,提升了文学理论创作水平,在作品的鉴别能力也有很大提升。鲁院的学习于我只是一个新起点,我会以此为契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讴歌这个美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