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鲁迅文学院学习心得

陈梦云


做梦也没想到过,有生之年,我能有机会走进鲁迅文学院学习——作为一个来自祖国遥远的云南边疆县份的残疾人写作者,年近五十,没有出版过作品集,仅在报纸副刊发表过作品的我,能在今年的六月下旬,来到北京,来到鲁迅文学院,开始新的学习和充电。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有了如下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一、一方面,通过多日认真聆听刘飞、陈建功、高兴、施战军、毕淑敏、谢玺璋、王勇等教授、先生们的讲课,我不仅仅是收获了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一些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对文学、写作的热情和信心,鼓舞着我们今后在走出鲁院之后,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心绪,以平常心、进取心,继续写好自己的作品和文字;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次参加有国内顶级的诸如《诗刊》《人民文学》《当代》《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等编辑面对面的改稿会,聆听编辑老师们,对我们作品的点评、指导,让我们真切地知道自己文章或者写作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问题、不足,为今后提升和改进我们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除了理论课、写作点评课之外,学院组织班里所有的同学们去国家京剧院观看《现代京剧荟萃》,到剧院里亲身感受国粹的魅力,让我这个京剧门外汉,也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学院还组织同学们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去参观,去了解现代文学发展历史和脉络,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辉煌成绩;学院还组织同学们参加“经典文学研读——史铁生作品”读书会,在读书会里交流读史铁生作品的感受、感悟,学习史铁生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增加我们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生活、人生以及写作的信心和勇气;学院还组织观看了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学习了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扶婷女士,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卫生所乡村医生陈桂平先生,北京市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女士,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副主任陈良杰先生,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黄莺女士等人的感人事迹和美丽故事,他们是千千万万残疾人自强奋进的缩影,是新时代扶残助残文明进步的写照,他们也是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奋斗者。为他们深深感动和鼓舞着;此外,学院班委还组织多次班会,交流思想,进行文艺演出和联欢。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增进我们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让每一个学员在鲁院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

三、学习期间,我还收获了爱和友谊。我们同在一个班学习的32名同学,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因为都是残疾人,身体不同程度,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疾病等原因致残,或者行动不便,或者听力、视力残障,但大家都对文学和写作,有着特别的喜爱。大家在一起听课、学习,在生活里互帮互助,相互关照,成为同学,在短短的十余天时间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大家抱团取暖,帮助别的同学打饭送东西,拿东西;那天去国家大剧院看京剧,下雨,王文咏背着陈兰兰下车、上车,同学们相互打着伞,相互搀扶着走进剧院,让人难忘;上课,或者班级活动里,总有同学会像应小青那样自觉主动地帮助别的同学拍照,存留照片;班长,不仅要照顾眼睛不便的来自浙江的张苑,还要完成班主任和老师们交办的事情,而面对同学们的需求时,他都会不遗余力去想办法和帮助……还要学院和残联的老师,不仅为我们精心设计课程,邀请名师大家来为我们上课讲座,还关心我们的出行,叮嘱我们注意安全,陪伴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在我们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课堂上,空调温度低,实时帮助我们调适温度,帮助我们联系老师,拍照,要微信,和我们分享鲁院好的文章等等;鲁院食堂工作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关爱和帮助,他们在我们遗忘房卡时,不厌其烦帮助我们开门,下雨时,帮助我们收拾晾晒在外的衣服,帮助那些拄着拐杖或坐轮椅的同学打饭、收拾,经常叮嘱我们,走路慢点,小心地滑,这些都让我们很感动和难忘。

因为有了这些收获,短短的12天学习,将成为我生命里,一份永远值得记忆的生命历程。除了感谢、感恩,我想,我们能够回报鲁院的,汇报给我们帮助、支持的人们的,就是,一方面,在往后的写作道路上,依然会相互鼓励、搀扶,写出自己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另一方面,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努力进取,积极奉献,关注周边残疾人的生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为他们做好图书借阅、读书交流分享等活动,把中国残联、鲁迅文学院给予我们的爱,传递下去。

祝鲁院越办越好,也感谢鲁院,让我成为你的学生里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