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刚
出生在巴蜀大地上的我,巴山蜀水的灵秀哺育了我,却因为一场疾病,让我终生残疾。
儿时的我,就深深爱上了,汉语言文字。成长中的我,就喜欢创作。又因为生活,而中断。
生活的磨砺曾经让我迷失方向,但是文学的种子,一直都深埋在心底,未曾忘记,不敢忘记。
从2020年疫情期间,正式开始创作,我就一直努力的看书,学习,各种文学类的书,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前后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文章,但是,始终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了解到中国残联,为残疾人筑梦,搭起了一座文学的桥梁——鲁迅文学院。
于是,我就日思夜想的梦想着,有朝一日,也可以去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深造。为圆这个梦想,我去我们当地残联,反复的找到他们,残联领导也耐心细致的回答了我,说一定给我的情况上报。
终于在今年六月份,收到了鲁迅文学院的录取通知,我兴奋得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大声的吼叫,在证实自己是真的被录取后,终于在六月二十二号晚上到达鲁院,到达时,已经是夜色朦胧,灯火初上,在我心急火燎的走下地铁,到达鲁迅文学院,学校大门口时,我如梦一般地,竟忘记了旅途的疲劳。
我是提前一天到的学校,中国残联领导,学校老师,预料到这样的情况,为我们到校,作了提部署。在门卫处的安排下,我顺利进入学校。
开学第一天,中国残联主席程凯亲临现场。
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情的欢迎,作了热情重要的讲话,并且嘱托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谆谆教诲,要求我们多阅读,善思考,多发奋图强。并语重心长的寄予厚望。
上课期间,诗刊编辑蓝野老师,对我的诗歌,进行了点评,在几个节点和关键问题上,给了我点评,我一下也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施战军老师,在为我们讲解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他说到人在人中间和人在自然中间的关系,教导我们要尊重自然,讲到自然,生动的地方,居然豪放的放歌,这是多么爽直的对话啊!根本不是讲解,分明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对白。
毕淑敏老师,古稀之年的她,在为我们讲述一场又一场的生命之约时,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散文的秘密。
当我们在文学哲理里任意游弋的时候,老师们的教导,正是这涓涓细流,流进我们的心田。当我们迷茫的无助的时候。残联;就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这群怀揣文学梦想的人,鲁迅文学院,赋予我们文字的翅膀,中国残联让我们遨游,飞翔。
在鲁迅文学院,虽然只是短短的十来天,却让我们这群人,明白了很多道理。生活中,给予我们丰盛营养的每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