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小青
盛夏,六月,北京。
连日高温不退,天热得好似发了疯,在日头底下多站一会儿都觉得头晕目眩,大汗淋漓。在鲁迅文学院举办的第三期全国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封闭式培训进行到第五天时,我们终于迎来一场痛快的雨。风雨飘摇中,院子里那棵遮天蔽日的梧桐树愈发显得青翠欲滴。
这天下午,濛濛细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学员像32滴水珠,汇聚到一辆大巴车上,在欢声笑语中缓缓驶往北京人民剧场,观看由中国残联和鲁院为我们特别安排的《现代京剧荟萃》。
下车后,早有几位剧场的工作人员带着很多把伞前来热情相迎。行走在烟火气十足的街头,我们这支男女老少组成的队伍显得有点特别——有人灵活驾驶着小巧精致的电动轮椅,视力障碍的女生轻轻挽着腿脚不便的同学,听力障碍的男士牵着拄拐同学的手……两人一伞,结伴前行。虽然脚步蹒跚,但我们走得分外稳当。
在静默世界里一呆很多年,之前,我只在电视里看过京剧。如今,虽然听不清唱词,但能有机会现场感受一下京剧的艺术魅力也不错。剧场比较大,座无虚席,木质舞台看起来充满年代感。幸运的我们,被安排在中间最好的位置。
主持人一番激情飞扬的致辞后,隐隐约约的锣鼓铿锵中,红色大幕徐徐拉开。第一次看到喜儿和杨白劳的经典形象真实生动地出现在眼前,恍惚中,回到初中时代的课堂,一个男生对着课本《白毛女》的选段抑扬顿挫地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呀扎起来……”
风吹过窗台,当时那群少年少女们笑的前仰后合。没想到多年以后,回忆会与现实以这种方式重逢。更没想到,在经典剧目《红灯记》上演时,我才无意中发现,原来舞台两边的电子屏幕上竟然配有唱词——
“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的铁梅继承奶奶和父亲的遗志,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与敌周旋,摆脱追捕,最终把密码电报送上柏山。一身红衣、梳着辫子的她,就像一枚红色的火种,难怪这部剧已成为红色国粹经典。
台上,锣鼓喧天,场景变幻。
台下,聚精会神,心潮澎湃。
“乌云锁雪飞扬心绪苍茫,怅寥廓风云荡谁主八荒,莫灰心莫犹疑抬头仰望,含哲理富理想千古华章!”
百年前的华夏正逢乱世,看到台上一身长衫的青年毛泽东与一群有志之士舍家赴难,在风雨如晦中逐步奠定建国伟业……那些激昂的唱词,就像咚咚的鼓点敲打在我的心上。正是因为有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浴火前行,今天的我们才能在太平盛世安居乐业,才能坐在书桌前静心书写,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再看坐在身边的同学们,有的目不转睛,有的陷入沉思,一次次热烈鼓掌。前排坐着的两位国际友人神情专注,似乎也被京剧的魅力所倾倒。
演出落幕后,当全体演员登台谢幕时,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起立,为这场精彩的演出热烈鼓掌,挥手致意……
散场时,中国残联宣文部的汪涌泉处长冒雨前来迎接,就像一位操心的家长来接我们回鲁院这个温暖的“家”。
大家争先恐后,表达感受,我忍不住上前开心地告诉他:”汪处,原来有字幕,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谢谢残联和鲁院为我们安排的这道精神大餐!”汪处也被我们的兴奋和喜悦感染,他边走边说:“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正在与时俱进,当传统艺术文化与电子技术结合起来,以后听障朋友也可以来‘听’京剧。”
想起班里有个听障同学因为这个原因放弃观看,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告诉他,告诉全国两千多万名听障兄弟姐妹:只要有电子屏幕,勇敢地走出家门吧,别错过身边的每一台好戏。
演一场京剧给你“听”——演世间的悲欢,唱不尽千百年的情。
演一场京剧给你“听”——演传统的文化,唱我们的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