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在文学的裂缝中成长

王文咏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走进鲁迅文学院的殿堂,对我而言不啻为灵魂的震颤与重塑。在这里,我不仅加深了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把握,找到了创作的新路径,也收获了关爱和友谊。对我们每个学员来说,残疾不是写作的障碍,反而是观察世界的特殊窗口,是弥足珍贵的创作资源,是鲁迅文学精神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

中国作协张宏森主席,中国残联程凯主席、张卫星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吴义勤院长等领导亲临现场,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鲁院研修班精心设置的课程彻底颠覆了我的创作观念,大师们的讲课令我醍醐灌顶。京剧将千年文化浓缩于舞台,展现出国粹魅力。看国新办自强模范事迹报告会,我一次次哽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奋进的力量。鲁院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让我内心的激情和能量如火焰般熊熊燃烧,文学初心愈发炙热,触动我开辟出新的文学疆域。

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作家,我们要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文化建设正本清源、守正创新。陈建功主席通过自身小说创作的经历,让我了解到叙述性的语言是讲故事的语言,经典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形象。高兴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体会到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施战军老师的四十年文学思潮为我们打开了中国文学事业波澜壮阔的画卷。毕淑敏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从动机、资源、阅读积累等10个方面,为我们分享散文创作的“小秘密”。另外还有史铁生写作思想、京剧舞台艺术等课程都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在生活中,我也真切体会到鲁院的细致入微。打饭菜时,工作人员看到行动不便的学员会主动帮忙;下雨时,帮我们把衣服收到室内。文学沙龙活动中,当一位坐轮椅的同学朗诵她的作品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文学如何将个人的痛苦转化为激励读者的力量。班长每天为班级事务殚精竭虑的,默默扛下所有的疲惫,还陪着我们排练、表演节目,心疼如潮水般将我淹没。在鲁院的每一天,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互相关爱、理解和包容,这份暖暖的爱会化作成长的羽翼下最温柔的风,伴我们穿越岁月的长河,永不磨灭。

哪怕深处沟壑,我也要仰望星空,残疾不是将我们隔绝于世界的藩篱,残疾人作家的使命不是成为第二个史铁生或海伦·凯勒,而是要淬炼锋芒,做追光的勇者,去照亮别人。我做公益多年,也希望能利用自己在鲁院学到的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感谢从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的14天,我愿执笔为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书写时代荣光,让鲁院成为我们闪耀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