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参加第三届残疾人作家研修班感想

冯东海

去年,我在中国作家协会公众号看到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的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在京开班。我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好是羡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党和国家对残疾人文化是多么重视啊!我们残疾人不仅需要的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更有需要精神生活上的追求。如果我也能到鲁院参加研修班的学习,那该多好啊!没想到,今年我的梦想就变成现实。当我接到鲁迅文学院的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 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鲁院对于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来说,就是一座神圣的文学天堂,能到鲁院参加学习,那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623日,我来到八里庄鲁迅文学院时,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中午工作人员也没有休息,专门有人在接待我们。办理好入住手续后,我不顾六个半小时的旅途劳累,就来到鲁院里转了一圈,看一看它和我想象中的样子是否相同。鲁院,我来了!这次不是在梦中!

随着全国各地文友的陆续到来,我们欢聚在一起,谈谈相聚的欢乐和彼此的家乡,别提多开心了。鲁院的工作人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为我们精心设计了研修课程。我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这次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抓住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实实在在地去提高自己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624日,我们研修班开班典礼。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早早就来到五楼的大教室。上午十点中国作家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程凯、副主席张卫星,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等领导来到教室,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掌声表达了我们来自全国各地32位残疾人作家的深深敬意和感激!程凯主席的讲话慷慨激昂,鼓舞人心,为我们注入极大的信心和力量!张宏森主席和吴义勤院长的讲话也饱含鼓励和期待。特别是张主席为我们提出“大作家”的理念,话语间深情满满。下午,开班的第一课就是中央党校文史研究部刘飞教授我们上了一堂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思政课。刘教授用生动的事例,以图文并茂的课件为我们解读了什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重大意义,弄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以后的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625日,是陈建功主席给我们讲的小说小悟。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分别讲述了题材的分类,分时代文学、大众文学和作家文学三方面进行讲解。以小说《盖棺》为例,讲述生活积累和创作的关系。他说,写小说就是那几个人物凑在一起热闹热闹。他重点强调要想征服读者,就要为读者重新塑造一个新世界。26日,高兴老师为我讲了中外诗歌漫谈。他给我们讲述外国诗歌的流派及其语言的特色。有一句话很是触动我,卡内蒂说:没有阅读的混乱,诗人就不会诞生。强调的是一个作家阅读的积累!高兴老师也谈了国内诗人受外国诗人的影响的中国口语诗人。27日是下午是文学改稿会,邀请了《诗刊》资深编辑蓝野老师、《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马小淘、《当代》的编辑王小王和《文艺报》新闻部记者刘俊波对学员的作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机会太难得了,老师们逐个对作品的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修改意见。在与名家的深入交流中,我们更清晰看到了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蓝野老师对的组诗《举风车的人》中的诗歌《梧桐树》一诗给予较高的评价,听着老师对我诗歌的点评,我激动得热泪盈眶。630日下午,著名作家毕淑敏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从动机、资源、个人经历、强点、阅读积累、题材、风格、语言、结构、修改10个方面,与学员们分享散文创作的“小秘密”。72日聆听了王勇院长关于京剧的讲座,深深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演员的唱念做打之间彰显出中国人十足的精气神!想到29日问你去国家京剧院看京剧《红灯记》的情景,至今心情还澎湃汹涌!特别是铁梅的风物中的成长经历、李奶奶的坚定果敢,李玉和视死如归都在锣鼓铿锵中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参加这次鲁院研修班学习,真是太幸运了!感谢中国残联与中国作协和鲁迅文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学习,不是为我们打开的一扇窗,是打开一扇大门。让我们见到了国家顶级大作家。他们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作中小故事。这是最难得的。这不仅是写作技法上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学大师们面对面的讲解,提高了我们的认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由小作家向大作家的转变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