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五) 如何破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隐形变异问题

发布日期:2025-06-25 来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官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四风不懈斗争,取得很大成果,但作风积弊还没有根除,有些问题依然以变相和地下的状态存在着。现实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方面,有的对会议缺乏统筹,正式会议、现场会议少了,但各种专题会、视频会多了起来,层层陪会、套娃式开会现象仍有发生;有的对文件制发环节评估审查不严,红头变白头,发文由线下转线上,或通过不标注文号、加便签等形式变相下文,将要材料改称所谓提供工作素材;有的地方过度开发建设政务应用程序,要求事事打卡留痕,强制转发点赞,使指尖上的便捷异化为指尖上的负担;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方面,有的潜入地下、由明变暗,转到私人会所、企业食堂,躲到偏远的农家乐、周边的县市去吃吃喝喝,甚至跑到国境外去搞享乐奢靡;有的变换花样、改头换面,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级吃下级,甚至变着法子吃公函;有的手段翻新、花样升级,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送礼、拉关系,利用电子礼品卡、提货券等多种方式收送礼品礼金。针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隐形变异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字当头;要念好紧箍咒,通过技术赋能让其无处遁形;要完善体制机制,丰富防范和纠治的有效办法。

  一、坚持严字当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要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

 各种隐形变异问题出现的动因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没有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一旦在公私关系上思想失守,慢慢地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就会发生偏差,作风上、行为上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隐形变异就在所难免了。有的地方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玩起障眼法、打起游击战,有的领导干部从一开始的吃喝玩乐到最后的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甚至到了欲壑难填、蛇欲吞象的地步。

 破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隐形变异问题,要坚持严字当头,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要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督促党员、干部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动真碰硬执纪,全面从严、一严到底,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坚守底线,养浩然正气,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如果对事业丧失了敬畏之心,将纪律规矩、底线原则统统抛诸脑后,所有隐性问题最终都会暴露出来成为显性问题,最终使干部坠入深渊、身陷囹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苏轼的这段话,强调这份情怀,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为珍贵的。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摆在什么位置。事实表明,党员干部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我们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就会落一丈。面对自己的家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警惕手中的权力,时刻避免公私关系出现错位、越位。要将对党的绝对忠诚转化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人的硬要求。要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二、重视技术赋能

 新技术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各种便利、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中央多次强调要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还基层干部时间空间更好服务民生,更好专注干事。比如,腐败的手段越发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用权谋利的本质没有变,但表现方式从原来本人在前台演变为隐藏于幕后,通过特定关系人实现联系和利益变现。一方面,谋取利益方式由利用职权为他人直接办事演变为借助职务影响力,通过代理人中间人间接为他人谋利;另一方面,利益收受方式由在职时办事收财、直接赤裸裸收受现金、一事一清、一单一结等演变为离职后收财、将钱财放入特定关系人、以市场化和民事化的手段变相敛财、多单统结、期权兑付等,隐形变异后的腐败问题更加具有伪装性、欺骗性、迷惑性,发现难度更大,查处难度更大。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的蔓延势必导致的滋生。对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呈现的隐形变异特点,要在提高发现问题能力上下足功夫,重视技术赋能,充分借力信息化手段,运用职能部门数据,在大数据的碰撞中揪出隐形变异的尾巴,让隐形变异问题显性化。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方面,要进一步明晰技术赋能的本质是解放人、服务人而不是约束和限制干事创业的手脚。现阶段要有效整合并规范各类数字化平台,全面梳理和排查现有的政务APP,坚决合并或关停功能重叠、作用不大的APP,及时清理一些使用率低、缺乏实际价值的APP。在基层治理中使用政务APP应加强统筹,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能作强制性要求。针对同一事项或数据,原则上应通过一站式综合平台、一张表形式报送,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防止脱离工作实际的强制要求打卡接龙、多头填报、重复索要数据的情形,全面落实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的有关要求。

 在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方面,要通过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一整套集监督、管理、查处、预警、评估于一体的精准发现和有效打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技术体系。既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拓展监督检查的途径和方法,又要切实将新技术、新手段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数字监督检查平台、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整合各地监督信息化系统,完善监督平台体系,持续放大数据乘数效应,让数据聚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助力高质量研判决策。

 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横向互通,完善与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协同共享机制,研究制定纪检监察大数据供给标准,指导先行先试地区探索完善地方大数据底座建设,推动实现央地信息数据交叉互补应用,持续为业务工作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要以数字化智能化监督助力解决重大工程监督信息不对称、能力不适应问题,通过剖析工程建设、采购招标、外包外协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点、监管薄弱项,将监督嵌入工程建设全流程与项目管理全领域,延伸监督触角,织密监督网络,为异常行为赋码亮灯,让权力运行留痕存迹,提升甄别灵敏度和精准性,提高数据穿透分析效能,持续完善风腐同查同治的工具箱。

 三、完善体制机制

 破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隐形变异问题要注重完善体制机制,既要在查处上下功夫,更要在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上做文章,做到由表及里,由显及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要把完善体制机制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

 实现监督范围和对象全面覆盖,应着力构建全方位监督格局,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延伸到权力行使的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覆盖到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覆盖到党和国家机关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既要注重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做到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也要积极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构建起严密的监督网络。

 在广大基层,要把纪检监察同对基层巡察结合起来、同各方面监督统筹起来,破解四风隐形变异的监督难题。面对基层监督中人情干扰、熟人社会等因素,要创新监督方式,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整合监督资源,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责任全链条。在一些资源集中、问题集中地区,可以探索对乡镇(街道)、村(居)提级监督方式,将集体三资规模大、信访反映问题突出、两委成员违纪违法问题多发的村(居)一把手和重点基层站所负责人纳入提级监督范围,提升基层监督整体质效。优化案件提级审核机制,采取县内交叉评议、市级深度评查等方式,强化乡案县审,着力破解发生在基层的案件查审不分、审理虚化、质效不高等问题。强化纪巡组联动监督,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促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畅通监督渠道,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广泛收集问题线索,让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要进一步健全防治四风问题的党内法规体系。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为解决四风问题提供了制度依据。接下来,要将防范和纠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隐形变异问题体现在更多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形成党内法规有规定、党内规范性文件措施实、行为导向可预期、身边群众好监督的生动局面。通过让制度带电长牙、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力,不断压缩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隐形变异问题的生存空间,持续巩固发展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善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