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往期专题» 2020»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

全国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典型:青海引福五谷画开发有限公司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先进事迹

  青海引福五谷画开发有限公司自组建成立以来,始终以良好的服务理念取信奉献于社会,企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工艺品技艺,缓解地方就业压力,以及助残扶贫济困方面作出了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青海引福五谷画有限公司创始人索南本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推动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

  的号召,写下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感人事迹。

  身残志坚,勇当创业“领头雁”。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措周乡人索南本,藏族,现年42岁,听力残疾壹级。索南本面对命运的多舛,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勇敢奋斗,依靠自己的双手,寻找到了一条拼搏创业、走出贫困的路子。索南本经过连续7年的努力自学,2014年8月份,在尖扎县城经营“五谷画民族工艺品制作店”,制作和销售五谷画民族工艺品,同年12月,在州、县妇联的帮助下,纳入天津市重点对口支援项目“黄南州妇女手工编织基层服务站点”,得到扶持资金3万元。2015年12月,索南本获得尖扎县工艺美术师荣誉称号,2017年12月获得尖扎县2012—2017年度残疾人“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6月命名索南本为“尖扎五谷画”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10月参加黄南州“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人员建设培训班学习,2019年3月参加黄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学习,2019年10月,索南本五谷画《背水姑娘》作品在首届青海省残疾人书画工艺美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同年12月参加全省文化创意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尖扎县信用社贷款资金50万元注册公司,2015年5月21日成立了青海引福五谷画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位于青海省尖扎县马克唐镇环城西路32号,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注册资金300万元,是藏区唯一一家五谷画制作及研发企业。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五谷画、麦杆画、编织等民族手工艺品设计、制作、销售、培训。一家独具地方特色和具有特殊成分的地方公司自此成立。 心系群众,助残扶贫解民忧。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帮扶下,索南本实现了创业脱贫的梦想,在家乡创办了公司和扶贫就业基地,吸纳和带动当地残疾人、贫困群众走上脱贫之路,一心致力于为贫困群众办好事情,为贫困群众和残疾人奉献了一片爱心。索南本的身上体现了个体私营企业家扶贫助残的高尚情操和时代风采。该公司在凭借行业优势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义无反顾地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为龙头,积极做好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保护、传承和发展,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事业,致力于引领当地群众和残疾人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家乡。近年来,累计得到省、州、县残联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资金10余万元。脱贫致富不等不靠,靠自己双手创造,创业成功后,索南本致富不忘家乡人,通过公司的发展和扶贫基地的建设,制作和销售五谷画民族手工艺品,解决了27名残疾人、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其中残疾人11名,贫困户员工14名,妇女21名,残疾员工人均年收入1万元,贫困户员工人均年收入1.2万元。目前,公司手艺技能培训人数达166名。根据尖扎县扶贫工作部署,该公司计划2020年培训尖扎县措周乡80名贫困妇女及残疾人,培训德吉村50名贫困妇女及残疾人,其中计划招聘20名员工,其余的帮助联系就业门路。通过系列的培训班使农村的妇女掌握五谷画制作的技艺,一方面可以带动地方的就业另一方面也能使五谷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

  慰问群众,不忘初心送温暖。“来自于穷苦大众中,再回到穷苦大众中”这一点,在青海引福五谷画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索南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2020年1月10日,由青海引福五谷画有限公司举办的春节慰问活动在尖扎县文化馆隆重举行,活动邀请了县残联、县妇联、县文化局、县扶贫局、县就业局的相关领导和同志以及尖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共有6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进行的相当顺利,50条精品毛毯都发放到了贫困户的手中,索南本看着这些毛毯都到了贫困户手中心中有一丝欣慰。可是谁都不知道就在活动举办前的几天,索南本还一度陷入了挣扎中,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2020年1月5日的下午开始说起:这个下午和往常一样,暖阳当空可是空气中夹杂着的寒意还是让人不禁的一哆嗦。索南本拿出了刚会计做好不久的2019年的年度财务报表,看着这些个数字索南本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了起来。整个2019年的销售额少的可怜,只能勉强维持自己员工的工资和日常的开销,可是对一个企业而言,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索南本又想起了企业创办之初在银行欠下的巨额贷款、厂房房租、水电费等,眼看就要过年了家中还尚未置办年货,小儿子一直心仪的一双运动鞋一直像根针一样戳痛着自己。索南本原本计划的春节前对贫困户的慰问活动的热情被自己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泼了一大盆的凉水,脸上的表情也越发凝重了起来。可是,他又想起了去年年底带领扶贫局的同志去贫困户员工家中走访的情形,这原本快被浇灭的热情又再度被点燃。他心想:春节年年都在过,我自己家中置办的年货再多、再好也只能让我这一家子过个好年。与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乎他叫来了在一旁制作五谷画的妻子一同商量,从置办年货的钱中拿出10000块钱给贫困户买些慰问品,起初妻子对他想法颇有微词,可是在索南本的再三坚持下妻子最终同意了索南本的想法。这就是慰问活动背后所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慰问品的数量和价格有限,但是这背后却体现出了索南本不忘初心,回馈社会的高贵品格。

  非遗宣传,文化种子种心田。2019年下半年,索南本在前阵子向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申请的关于非遗宣传巡展活动的批复终于下来了,在接到有关部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的相关通知后,索南本按耐不住了,因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事情一直是自己渴望完成的一项重大工作,如今终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自己的这个心愿就能实现了,索南本喜笑颜开。当天索南本就马上通知了公司的员工,要求他们加班加点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作为此次活动的展览品,并且第一时间联系了尖扎县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让他们立马准备自己的参展品,随后又去建材市场买了展览所需的一些设施和设备。到了晚上索南本又在网站上翻阅了一些有关展览活动信息,在网上借鉴了相关的经验以及注意事项,想到自己还没有准备扩音设备,又连夜骑着自己的小电动车赶往了小商品市场。虽然离活动举办的时间还有些时日,可是对于索南本而言,这次机会难能可贵他一刻也等不急了。等到活动开始的那一天,一切工作都在按照索南本所预计的那样开展着。活动的第一站是康杨镇的吉祥广场,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令索南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展台前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可是到自己展台前参观和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看到这个场景索南本心里凉了一大截,在踌躇无措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买的扩音喇叭,考虑到自己听力不佳,害怕掌握不住扩音器音量,于是他立马跟自己手下的一位员工说,你赶紧拿起扩音喇叭吆喝几句,这位员工便拿起了扩音器大声的吆喝了起来:“走过的,路过的,快来了解一下尖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来二去的吆喝声在扩音器的帮衬下似乎盖过了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渐渐的街上的行人都被吆喝声给吸引住了,展台前也从开始的门可罗雀到眼前的人头攒动。他的作品被很多行人赞同和认可,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表示,一直以来在微信朋友圈看见过这些作品,却不知道这些作品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这些创始人就是尖扎本地人,他们为索南本和其他非遗传承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也让索南本和其他传承人继续努力。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临近傍晚,街上的行人也变少了,索南本和他的员工们也准备收拾展台了。回到家后索南本将今天的工作在笔记本上进行了总结,并想起了今天许多路人对自己的称赞,心中暗自欢喜。这就是索南本在创业期间的缩影,虽然公司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但是他对自己这份事业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这也表明了索南本在这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选择创业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非遗文化贵在传承和发展,而传承和发展却离不开这点点滴滴的宣传。扶贫就业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但是扶贫就业基地的发展更离不开自身的经营。作为一个扶贫企业,我们要自力更生,做到从“输血式” 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摒弃传统的“等” 、“靠”、“要”观念,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自身的产品去迎合市场的需求和大众的审美,这才是扶 贫企业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