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张倩昕:看不到光的她,活成了“一束光”

张倩昕是一名视力仅剩0.05的“90后”广州姑娘,用坚韧与热忱,将自己活成照亮他人的“光”。她是广东首位视障研究生,是残障人士的就业“引路人”,更是为2万余人次提供精准帮扶的“知心姐姐”。

作为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张倩昕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专业社工的智慧,为视障群体架起一座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专注残障事业的她获得“中国好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日前,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她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

追逐光,勤勉求学筑造梦想

张倩昕出生于荔湾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为早产,她的视神经受损,出生没几天右眼就完全失明,左眼也仅剩下0.05的视力。从小,张倩昕就希望考取省内重点高校,通过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凭借惊人的毅力,她实现了随班就读中小学、参加普通高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等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务,成为广东本土培养的首位视障研究生。

2010年,张倩昕以626分的高考成绩被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这一选择,源于她喜欢和人打交道。“我喜欢说话,喜欢和人打交道,而社工正好可以发挥我的专长。”她说。大学期间,她还开启志愿服务之旅,有时间就做义工。曾经的受助者,悄悄完成了向助人者的转变。

2016年硕士毕业时,面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抛来的橄榄枝,张倩昕全部婉拒。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党员,她决定投身社会服务一线。在各级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她创办了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专门为残障人士提供专业服务。“‘融爱’要做的就是链接技术和资源,为视障群体提供更多服务。”她说。

成为光,专业服务点亮希望

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成立后,张倩昕致力于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无障碍服务工作模式,实现无障碍服务的精准化帮扶。

为摸清视障群体的需求,她坚持到基层走访。一次赴从化乡村探访,她看到一名从未走出过自家小院的视障女孩。这一经历让她确信,视障人士只有融入社会,职业发展才能持久。“实际上,通过常规的系统化基础教育,视障人士同样可以获得稳定的职业前景。”张倩昕说。

为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依托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就业驿站,张倩昕着手建立以残障人士为参与主体的就业创业实践,开拓盲人咖啡师、追光主播、互联网客服、语音数据标准、社工等就业创业实训,为残障人士创造就业机遇和实践平台。目前,项目已累计开展技能培训逾1000人次,帮助13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

与此同时,张倩昕还积极推动美荔巾帼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设立“美荔扭扭花”项目,开拓妈妈岗及困境女性灵活就业支持服务项目。通过扭扭花手工制作与义卖,既激发女性的创造力,同时提高公众对困难群体的关注,传递爱心与温暖。在服务中,张倩昕逐步成长为专注于助残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成为广大残障人士的“知心姐姐”。

从教育支持到就业辅导,从社会康复到无障碍生活,张倩昕带领融爱社会服务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精准化的社工服务,累计服务超过20000人次。

汇聚光,党建引领传递大爱

助残路上,张倩昕从未停下脚步。作为一名党员,她深知单靠个人力量远远不够。2020年,她带领融爱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的党员,将关爱的火种播撒到贵州山区。

在毕节,她们开展“以爱护航 共同前行”行动,不仅动员社会力量为孤残儿童捐助爱心物资,还发起捐赠盲杖行动,助力盲人走出家门,更手把手教视障者定向行走,为其融入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盲人电子阅览角”,安装存有400余册有声书和盲用读屏的电脑,方便盲人阅读。

在惠水,她们捐出2000余件爱心衣物,温暖残障人士的冬天;组织专业助残服务团队定向开展信息无障碍帮扶,为当地残障群体打开通向数字世界的大门……“我希望拥有精彩且有意义的人生,希望用我的专业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残障朋友。”这是张倩昕朴实的理想。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张倩昕的推动下,融爱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创新“党建+公益”模式,让专业助残服务走进社区。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视障家庭改造智能语音设备;医疗机构与社工团队联动,探索康复服务新模式;爱心企业则通过党支部搭建的平台,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2021年当选党代表后,张倩昕的舞台更大了。她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残疾群众与党委、政府、服务单位、爱心企业之间搭建沟通平台。

张倩昕以自身经历和专业所学,搭建起助残服务平台,持续为视障群体提供精准化支持。她的个人志愿服务时数超过5000小时。

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这么久时,张倩昕笑着回答:“我是一名党员,也是视障人群的一员。”她用自己“刚好”的身体情况与“刚好”的人生经历搭建起助残平台,为黑暗中的视障人士点亮一束光。对她而言,一系列的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要让更多残障朋友活得有尊严、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