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周小珍:命运借她残损之翼,她向天空飞出自强轨迹

七月骄阳炙烤着绥宁县东山乡双门村的葡萄园,五十余岁的周小珍单腿撑在田埂上,一手利落地将压弯枝条的红提果串扶稳,汗水沿着她早生的华发滚落——命运曾折断她行走的双翼,她却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出万亩生机。

图为周小珍

图为周小珍

1970年寒冬,不满周岁的周小珍因疫苗事故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二级肢体残疾,右脚无力,需用手按压住才能走路。当童年伙伴们奔跑跳跃、尽情玩耍时,她只能默默趴在窗边向外张望。“那种被世界隔绝的绝望,像永远化不开的冰。”黑暗中,一个声音在她心底愈发清晰:“腿脚被缚住了,心绝不能倒下!”

从无数次摔跤中爬起,她咬着牙完成学业,洗衣做饭样样不落,硬是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完整的生活。1990年成家后,她与丈夫辗转江苏无锡,在模具厂的轰鸣声中开启人生第一场“拓荒”。十七年光阴磨砺,从流水线女工到厂房管理者,油污与铁屑在她掌心刻下奋斗的痕迹。

2016年回乡侍奉八旬老父,命运再度抛来考题。彼时乡邻在产业转型中迷茫,周小珍却看准生态农业曙光。“创业九死一生,可畏难就永远没路!”次年10月,政府十万元无息贷款化为撬动梦想的支点。她拖着残腿走遍百亩荒地,在双门村建立雄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红提藤蔓从此扎根故乡。

图为周小珍(右)指导工人修整葡萄藤

热浪蒸腾的大棚成为新战场。为掌握种植技术,她每日五更便一瘸一拐下地观察;冷储库建设时,硬是顶着腰伤在工地督工三个月。当首批红提挂满枝头,合作社的冷藏库也巍然矗立——这座300立方米的“希望仓库”,让12户社员再不必为贱价抛售揪心。

产业活了,她将更多羽翼残缺的生命拢入怀抱。合作社遵循“建基地、扶示范、帮扶贫”的原则,积极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近年来,安置了周边多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经年耕耘终获回响:2023年,雄丰合作社被评为邵阳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周小珍也连续两年作为县残联代表出席市残联代表大会。

“上帝关上门时,一定开了扇窗。”站在缀满宝石般果实的园中,周小珍的笑声爽朗,“我们残疾人不是社会的累赘,是不肯弯腰的种子——只要给一寸泥土,就能破土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