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冯玲:以钩针为翼,飞越无声世界的藩篱​

在湖南益阳南县浪波湖镇红星村,有一位特殊的女性。她的世界里没有喧嚣的声响,却用指尖的钩针,一针一线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五彩人生。

她叫冯玲,今年 39 岁。先天性的语言与听力障碍,没能禁锢住她向上生长的力量。恰恰相反,这份不期而遇的考验,淬炼出了她骨子里那份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执着,让她在无声的世界里,活成了一道独特的光。

图为学习钩针的冯玲

图为学习钩针的冯玲

折翼的童年,梦想的种子悄然种下

冯玲的童年,是在寂静与孤独中度过的。先天性的语言听力残疾,像一道无形的门槛,把她挡在学堂之外——别的孩子背着书包蹦跳着冲进教室时,她只能扒着自家门框,望着那片热闹的方向出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残疾人交流训练的她,连最基础的 “你好”“谢谢” 都无从表达,日子就这么在沉默里一天天碾过。

日常生活里,肢体语言成为她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想喝水就指着水壶比划,难过了便低下头抠着衣角,高兴时会咧开嘴露出一个羞涩的笑。可这笨拙的表达,总换不来顺畅的回应。周围人的异样眼光、难以顺畅交流的困境,那些若有似无的打量,那些欲言又止的停顿,都让她渐渐把自己缩成一团 ——“残疾人” 这三个字,像贴在后背的标签,哪怕没人提起,她也总觉得背后发烫。但即便身处黑暗,冯玲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如同一颗顽强的种子,在悄然生根发芽。

技能大赛崭露头角,开启逐梦新旅程

2017年,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 “引路人”——李氏毛线饰品手工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郭玲,并由此开启了学习钩针技能的新旅程。

在郭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冯玲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尽管沟通存在极大障碍,但她灵性十足、聪慧过人,旁人眼里枯燥的针法,在冯玲看来却像藏着密码的符号。她不说话,只是睁大眼睛盯着郭玲的手,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淡淡的阴影,手里的钩针跟着一点点模仿,很多复杂的钩针技巧,郭玲稍加点拨,她便能迅速领会并熟练掌握,其学习速度之快,让郭玲都不禁为之赞叹。

图为冯玲获奖证书

图为冯玲获奖证书

命运的齿轮在 2018年咔嗒作响。当冯玲坐在湖南省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里,指尖的钩针仿佛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在赛场上,她凭借着自己对工艺的独特理解和刻苦练习的技艺,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一等奖。从那天起,她知道,指尖的钩针不仅能织出花纹,更能织出一条通往光亮的路。

成立饰品馆,用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沉淀,冯玲的钩针技艺越发精湛。2021 年,在残联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她成立了南县浪拔湖阳光之葵饰品馆。

随着钩针技艺愈发精湛,冯玲的订单也渐渐稳定下来,而这些订单大多由南县残联牵线搭桥。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手艺后,主动为她对接各类需求,送来的订单以小巧精致的手工饰品为主:有适合日常佩戴的耳环,钩出的花朵、星星等造型灵动可爱,配色清新;也有兼具装饰与纪念意义的胸针;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通过残联联系到她,定制个性化的手工品。每接到一笔订单,冯玲都会认真记录下要求,反复琢磨细节,力求让每一件作品都能让客户满意。

就这样,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冯玲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在这个过程中,钩针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成为治愈冯玲心灵的良方。

为了能多一份收入,也为了更好地服务身边人,冯玲还特意在家里添置了一台电动缝纫机。闲暇时,她就用这台缝纫机帮村里人做点零散的活计:有人买了新裤子太长,她就仔细量好尺寸,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裁剪、锁边,改好的裤脚平整又合身;有人衣服破了小口,她会根据布料纹理,用缝纫机缝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冯玲手巧又细心,找她帮忙的人越来越多。

曾经那个因外界不经意举动就会暴躁生气的她,在专注于钩针创作的过程中,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她在一针一线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也在每一件成品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曾经敏感脆弱的内心,如今已变得坚韧而强大。

图为冯玲钩过的作品

图为冯玲钩过的作品

突破困境,收获认可,绽放生命光彩

在创业的过程中,一次小红花胸针的订单,让冯玲印象最为深刻。当时,由于与郭玲老师分隔两地,沟通不便,导致冯玲对订单要求理解出现偏差。她埋头苦干了大半个月,制作出 100 多个小红花胸针,却因花瓣大小不均、编织松紧度不一致等问题,未能达到潮汐中心的验收标准。

面对这一挫折,冯玲没有放弃。在郭玲老师通过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不厌其烦地与她沟通交流,重新讲解制作要求后,冯玲一点点改进。终于,在不懈努力下,她重新制作的 80 个胸针得到了工作人员 “特别好” 的高度评价。

这份认可,对于冯玲来说,意义非凡,它让冯玲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今年 7 月,在郭玲老师的帮助下,冯玲又接受了 300 个小红心的挑战。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始终保持着认真的态度,争取完成这个订单。

在挑战高难度订单的同时,冯玲也从未停下钻研钩针作品的脚步。她格外擅长从生活与时节中汲取灵感,将自然之美与手工艺术巧妙融合。

盛夏时分,浪波湖镇的池塘里满是亭亭玉立的荷花,粉白花瓣映着碧绿荷叶,成了村里最动人的景致。她特意挑选浅粉、翠绿的线材,细致勾勒出荷花的娇嫩花瓣与荷叶的清晰脉络,让荷塘美景在指尖 “绽放”。如今,荷花主题的作品在饰品馆成了当之无愧的 “热门之选”。

如今的冯玲,生活平淡而愉快。她依然每天与钩针为伴,在钻研时令作品中感受生活的诗意,在完成订单时实现自我的价值,用那一双巧手,在无声的世界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她的故事,如同一个温暖而励志的传奇,激励着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勇敢前行,也让我们看到了残疾人身上所蕴含的无限潜力与顽强生命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冯玲会继续用钩针书写更多的美好篇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