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玉泽英:跪行之路不低头 奋斗铺就幸福路

“跪行之路不低头!”“向身残志坚的人致敬!”“努力生活的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近段时间以来,中益乡光明村玉泽英右腿绑着汽车轮胎的内胎皮,艰难出行、种植黄连、养殖中蜂的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火了起来,让不少网友纷纷点赞。

日前,记者翻山越岭,步行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玉泽英种植黄连的基地时,她与丈夫正在移栽黄连苗。47年来,尽管右腿残疾,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通过勤劳苦干,撑起了家庭致富的“半边天”

图为玉泽英

图为玉泽英

一场意外,让她落下终身残疾

1972年,玉泽英出生于现在的龙沙镇大沙社区。她3岁在外出玩耍时,因山石滚落,不幸砸中右小腿,送到医院当即进行了截肢手术,后被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女儿,你还很小,人生的路还很长,就重新从学走路开始吧……”玉泽英在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到了家,父亲找来一些旧衣服包在她截肢后的腿上,再绑上一张内胎皮,让她拿着一根小竹棍,鼓励她学习走路。在父母、哥哥等亲人的耐心开导下,右腿残疾的玉泽英慢慢走出了阴霾。从此,她与内胎皮结下了不解之缘。慢慢成长中,她跟随父母,学会了干家务和农活。 “每天走路和跑来跑去干活,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要磨坏一张内胎皮。47年来,我更换的内胎皮有3000多张,起码要装一大车……”采访中,玉泽英告诉记者。

图为玉泽英在干农活

图为玉泽英在干农活

半路夫妻,携手共筑和谐之家

成年后,玉泽英经人介绍,与桥头镇田畈村一位青年组建起了家庭。经过夫妻俩多年的奋斗,正当家庭生活一步一步好转时,2005年,她的丈夫因患重病在治疗3年多后不幸去世,留给她的是3个孩子和10多万元的债务。“虽然我身有残疾,但只要勤劳苦干,生活一定会好起来。”面对生活困境,玉泽英没有抱怨和消极,继续与不幸的命运作顽强地抗争。她日出而作,种植庄稼,养殖生猪,其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精神深得左邻右舍称赞。

2010年,在一位亲戚的介绍下,玉泽英与中益乡光明村跃进组勤劳善良的秦光发结为夫妻,组成了新的家庭。她前任丈夫的母亲更为玉泽英感到非常高兴:“终于有人为她分担重任了。”

家和万事兴。对于重组家庭的玉泽英来说尤为重要,她对丈夫秦光发关怀备至,秦光发对她的3个孩子视如己出。儿女的理解和孝顺,让这个家庭洋溢着温馨和欢乐。每当有空闲时,玉泽英和秦光发都要到田畈村的婆婆家看一看,再到大沙社区的娘家走一走,给两边的老人送上喜欢吃的东西,帮他们干干农活,乐得年迈的婆婆和母亲直夸:“真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好儿媳、好闺女。”

图为玉泽英

图为玉泽英

身残志坚,撑起致富“半边天”

黄连一直是光明村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自走进秦光发的家门后,玉泽英就坚持与丈夫一起上山种植黄连。从秦光发的家里出发到黄连种植基地,要穿越茂密的森林,翻过高耸的大山,有的地方乱石垒垒、有的地方悬崖峭壁、有的地方是羊肠小道,正常人行走起来也感到非常吃力劳累。然而,玉泽英拿着一根竹棍,深一脚、浅一步攀爬,犹如跪行一般,每次上山要行走4个小时,却从不叫苦喊累。

看到玉泽英行走困难,心疼妻子的秦光发便在黄连基地搭建了简易住房,远在重庆上班的儿女为父母买来了太阳能灯。从此,他们以小木屋为家,扎根在偏远的山上,大力发展黄连产业。

丈夫打桩搭黄连棚架,玉泽英就用锄头整地;丈夫开沟打厢,她就起黄连苗;中午时分,丈夫在地里劳作,她就回到简易住房中烧饭烧菜……

“整地打厢、起黄连苗、移栽黄连苗,手头上的活,我老婆比我快得多……她干活是一把好手,真正顶起了家中的半边天……”交谈中,秦光发乐呵呵地说。

日出日落中,夫妻俩恩恩爱爱,勤苦劳作,成了远近有名的黄连种植大户,加上在山上养殖中蜂的收入,每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令人可喜的是,在秦光发、玉泽英夫妻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影响下,玉泽英的3个孩子非常懂事和勤快,目前都已成家立业。

“即使跪着行走,也要昂首挺胸面对生活”是玉泽英数十年如一日的真实写照。她与丈夫齐心协力种黄连、养中蜂、修新房……用奋斗铺就出了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