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陆鸿:“阿甘厂长”,为残疾人点亮就业之路丨第七届全国自强模范典型事迹

  陆 鸿

▪ 第七届全国自强模范

▪ 江苏省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陆鸿,1979年4月出生于江苏苏州,苏州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10个月大时因一场脑炎,造成小脑指挥神经失常。2012年开始创业,并带动30多名残疾人就业。

作为一名脑瘫厂长,陆鸿管理着30余名残疾人员工以及十几名健全人员工,曾创造出1400多万的营业额。和千千万万的工厂一样,这里机器轰鸣,货架满满,和大多数工厂不一样的是,厂里60%以上的设备,都是他自主设计或改造过的。

机械发烧友,金牌客服……在陆鸿的纸制品厂,每个残疾人员工各有分工,各施所长,于他们而言,这里是亦厂亦家的所在,也是真实做自己的乐园。

在风口起舞

陆鸿并不是先天残疾。幼时的一场高烧,让他成为一名脑瘫患者。

“走路像企鹅,头都竖不起来。”小时候的陆鸿,经受了太多的目光。好在父母的庇护,让他也享受过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爸爸当时是木器厂厂长,妈妈是平望镇有名的裁缝,家庭条件还可以。”

为了将来顺利就业,陆鸿就读了一个包分配的中专学校,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却没想到,安排工作的单位负责人说什么也不要他,还对着母亲大加嘲讽:“你看看你儿子这副样子,能干什么?我养条狗都比养他来得好,他连狗都不如。”

冷箭一般的恶语向陆鸿射来,他却无力躲闪。受到打击的他,在家里休息了半年多。然而后来爸爸病重,家里的经济渐渐紧张起来。爸爸走后,不想成为负担的他,决心再次找工作。可是像他这样的脑瘫患者,找工作谈何容易。无数次碰壁后,陆鸿的叔叔找到他。

“叔叔问我将来想不想赚钱,我说想。他又问我怎样赚钱,靠别人赚钱还是靠自己赚钱,我说我不知道。”直至今天,叔叔后来的一番话陆鸿依旧记忆犹新,叔叔说:“你靠你父亲,他已经走了。你靠我,我也没有义务去帮你,你只有靠自己。你想干,就跟着我好好干,不想干,那就去养老院养老吧。”

辛辣的话语激醒了陆鸿,浇灭了他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就这样,他跟着叔叔,在吴江芦墟的工厂里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敲白铁皮。

从平望到芦墟,上下班自行车要骑50公里。白天敲白铁皮,手上带伤也是常事。虽然特别苦,但拿着每月近1000元的工资,陆鸿心里很甜,他终于可以证明自己了。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平望这个背靠运河支流的江南小镇,也濡染到春风。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小商铺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了两年敲白铁皮,陆鸿开始单干,凭着一股闯劲儿,他摆地摊,修自行车,几年后又张罗起开店,电话亭、碟片店、网吧……最多时候,他同时开着6家店。“其实每一家店都赚钱,但我干了那么多活儿,我开始问自己,‘哪个行业能干到老?’”商人的危机感和对时代潮流的超前嗅觉,推动着陆鸿一直往前。

2007年,他生命中的东风终于来了。凭着一台旧电脑,他自学了PS、AE等剪辑软件,还开了一家专门售卖视频素材的网店。摄影师负责给婚礼拍照片视频,他负责做电子相册和录像后期。没想到生意很火爆,有时一天就能收入上千。

也是因为这家店,陆鸿结识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苏州老年大学的一位摄影教授。他被陆鸿的善良坚毅打动,提出教他摄影。学会摄影之后,陆鸿大手笔买了整套摄影设备,开办了一家照相馆。起初3个月没有生意,客人看到老板是残疾人转身就走。为了发展客户,陆鸿免费给邻居亲戚拍照修图,他把每张照片都修得特别认真,终于靠着“三分拍七分修”的绝活赢来了口碑,后来,连杭州、上海的客人也跑来找他拍照。

买冲印机器,卖照片,做相册,一个接一个的顾客需求,被陆鸿捕捉并实现。2012年,陆鸿又掏空积蓄办了一家纸制品厂,从头开始创业。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陆鸿低价租下一所废弃的小学,完成了自己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转变。

这几年,陆鸿在淘宝、天猫、1688等平台开了多家网店,接到过故宫文创的大订单,还发展了不少海外客户。对于未来的发展,陆鸿很清醒:“2007年做淘宝,2012年做阿里巴巴,2015年做微商,2018年做拼多多,我都踩在风口上。可无论是什么风口,风总会有走的那天,所有的风口都需要产品去供应,源源不断去开发新产品,会走得更远。”

“秘密基地”

苏州吴江区平望镇联丰村的新工厂里,陆鸿介绍起了自己的“秘密基地”。

这是村北一座不起眼的三层楼房,房前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田。工厂在二楼,面积有2800平方米,是一家专门生产DIY相册、笔记本、画册等产品的纸制品厂。

图为在陆鸿的工厂里,员工们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加工相册

还没上二楼,机器的轰鸣声已经此起彼伏。到处都是机器,靠墙的地方竖立着货架,地上散乱地堆放着纸筒等制作材料。装配区的流水线上,两排头发花白的老人低着头,双手则熟练地在传输带上加工一种相册封皮。这是一群平均年龄60岁往上的阿姨,她们就住在村子附近,每天7:30提前半小时来上班,下午4点回家。

走进打印室,几台崭新的打印机中间,一张稍显简陋的桌子上,放置着一台电脑,一个小巧的黑色音箱,旁边一个装着蜂巢罩等摄影器材的纸箱就堆放在地上,陆鸿说,这里就是他的办公室。

他在这里搞研发,做设计,厂里几千套层出不穷的相册封面都是在这儿设计出来的。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陆鸿开始做皮质相册封面,裁剪牛皮的模具,摆满了一整排货架,这些也都是陆鸿自己反复调试设计的。有了这样的模具,皮质封皮裁切出不同尺寸,不同样式,还可以编织纹样。“我的电脑里有几千个封面,我们成功的关键就是原创封面。”

陆鸿爱买设备,也爱动手发明。开办纸制品厂以来,他陆陆续续买了几百台机器。“这个是激光雕刻机,这个是打标机,那个是烫金机……”介绍起厂里的这些“宝贝”,陆鸿如数家珍。在车间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摆放着待修理的机器,在陆鸿口中,这里是他“真正的办公室”,也是他每天投入时间最多的“秘密基地”。

“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改装发明机器。”皮具加工机器的操作手柄,他由一个改装成两个,这样员工必须用双手操作,避免单手操作被轧的风险;厂里的招牌产品手风琴相册,由厂里第五代折页机生产,旁边放着加装了自动升降装置的第六代折页机,有了这个装置,残疾人员工就不用手抬沉重的纸筒了;他还做了好多定位装置,用来给相册封面定位。因为脑瘫,陆鸿的手伸不直,数数只能数到三。原本对齐、压平相册纸等健全人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活儿,对他和有些员工来说却并不容易。“有了这个装置,对齐只要几秒钟,本来一天只能做三四十个相册的工人,可以生产两三百个。”

这样的自主设计或巧妙改装,似乎渗透在厂区的每个角落。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改?陆鸿有他的考虑:“好多事情,以我的手为标准,我都能做了,80%的残疾人就都能做了。”

在安全堡垒“抱团取暖”

陆鸿的工厂有七成的员工都是残疾人,在生产相册的流水线工厂,这样的比例并不常见。

老家江西的刘子龙,是个高大的“00”后,主要负责厂里的打印业务。1米88的身高,顶着一个爆炸头,坐在电脑前,左手飞快地移动着。如果不是他自己介绍,很难知道他的右手幼时因偏瘫而致残。也没人能想到,曾经中专毕业后,无处可去、天天在家打游戏的小伙子,如今靠自己的努力,为家里添了一台汽车:“我在厂里工作期间,交了很多朋友,有十几个吧。”

客服部的陆志成就是刘子龙的朋友之一,他双腿残疾,靠双拐走路。他还是刘子龙刚入厂做客服时的师傅,如今陆鸿厂里的电商业务,都是陆志成在负责打理。刚来时什么都不会,现在他已经独当一面。

“可以说,没有六哥就没有今天的我。”陆志成一边说,一边忙着回复网店对话框的消息。他是厂里的金牌客服,也是陆鸿一直看作兄弟的人。

“手把手教做电商,遇到不懂的问题,六哥总是耐心解答。”从开办照相馆,到创办相册厂,再到搬到如今的新厂,陆志成已经在陆鸿身边十几年了,一路走来都住在陆鸿为他租的员工宿舍里。陆鸿夫妻俩住楼上,他和其他员工住楼下。

平时洗漱不便,陆鸿夫妻俩会帮他取水,有时候还帮忙洗衣服。看他走路不便,明明可以自己在家吃饭,夫妻俩也会专门端到店里或厂里和他一起吃。虽然陆志成就住在隔壁的横扇镇,可是除了过年等时节,他基本都留在厂里。

“我身体不方便,一个人也比较孤独,需要抱团取暖。”曾经在福利企业只能做看门工作的陆志成,在这里终于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量。

有人坐轮椅,有人交流困难,有人视力有缺陷……但这些都不妨碍厂里的残疾人员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精彩。陆鸿的工厂,既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也像一座精心筑造的堡垒,给他们以自如、安稳和价值感。

从“傻子”到“陆师傅”,再到“六哥”“陆老板”,陆鸿似乎变了许多,又好像从未改变。“感动中国”之后,找他找工作的人更多了。他欣喜,有些无力,却也振奋:“我想让他们都来厂里看看,想建一个残疾人体验基地,还想把相册加工输送到残疾人家里,这样他们在家也能自食其力……”

采访前一天,陆鸿5点起床,7点来工厂开门,推电,检查机器,头天订单爆单,夫妻俩为此加班到晚上11点。全自动的机器一开,边上便一直要人守着,这种大家眼里“最苦最累”的活儿,一直是陆鸿在干。妻子心疼他,把食堂的饭菜端来给他,早中晚饭都是在机器前吃的,对此夫妻俩早已习惯。

图为陆鸿和妻子春妹,结婚20多年了,他们看向彼此的目光,依然满是甜蜜

陆鸿和妻子春妹结婚20多年了,从摆地摊起,妻子毅然选择了他,一路走来是妻子给了他无尽的扶持与动力。陆鸿也常提醒自己:“荣誉是昨天的,为了更好的明天,还得更加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