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伍鹏:摸“网”而行,带乡亲们电商创业增收

图为伍鹏

图为伍鹏

绥宁县长铺镇,湖南领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伍鹏正凑在电脑屏幕前,指尖熟练地在键盘上敲打。他视力不好,看东西有点费劲。屏幕上是“绥宁山货”网店的页面。他在指导学员彭正文,一位同样视力不佳的村民,调整商品图片的位置和文字描述。

“对,就这样放,字再大点,亮一点。”伍鹏对彭正文说。靠得近,他才能看清细节。就是在这样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的条件下,1987年出生的伍鹏,自己摸索着学电商,还办起了公司,成了当地带动残疾人就业的领路人。

从“找饭碗难”到“自己造碗”

伍鹏自小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视力四级残疾。读书难,找工作更难。“那时候四处碰壁,心里是真着急。”回想过去的求职经历,伍鹏的语气很平静,“别人知道你眼睛不好,很多活都不放心交给你干。”

现实的困难没有压垮他。当发现互联网这个“新大陆”时,他感觉找到了一条可能的路。“我看屏幕费劲,那就多练多记。”他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和功夫,硬生生把电商运营这套技术啃了下来。

2016年,得知绥宁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外闯荡了几年的伍鹏决定回乡。他没多犹豫,拿出了积蓄,又借了一些,成立了湖南领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标很清晰:利用电商帮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找条谋生的路。“残疾人不是做不了事,是很多事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平台。”这是他的信念。

扎扎实实,解决残疾人创业“真难题”

创业起步难,带着残疾人创业更难。伍鹏没空谈情怀,一门心思解决实际问题。

培训,先得让大家“学得会”。

学员里像龙池石这样的聋哑人也不少。最初开班,龙池石着急得直比画,老师看不懂手势,教学效果差。伍鹏立刻行动:找来手语老师合作,把课件配上详细图解,加上大量动手操作的环节。教室也加了无障碍设施。办法简单,但有效。改完后的培训班,学员学成的比例一下子提到了90%。后来,龙池石自己的网店一年就卖出了300多万元的本地农货,成了县里的创业典型,还获评“绥宁县优秀电商创业青年”。

图为公司在绥宁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电商培训

图为公司在绥宁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电商培训

图为在绥宁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电商培训开班典礼

图为在绥宁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电商培训开班典礼

图为绥宁县电子商务培训班(第四期)结业照

一个人开网店,从选货、囤货到打包发货,困难重重。伍鹏带着团队跑遍了绥宁17个乡镇,把青钱柳茶、腊肉、笋干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整合起来,建起县里的供应链仓库。残疾人开的网店,卖什么就从仓库直接发货,这叫“一件代发”。去年,他带出来的那28家残疾人网店,卖的农产品占了整个绥宁县电商销售额的近两成。山里的好东西,就这么源源不断地销了出去。

除了仓库支持,伍鹏又拉着团队在美团、拼多多这些大平台上开了专区,名字就叫“残疾人助农专区”,专门推广残疾人销售的农产品。“大家都愿意帮一把。”去年这块专区的销售额就奔着200万去了。

图为分拣中心员工合影

图为分拣中心员工合影

图为分拣中心员工分拣商品

图为分拣中心员工分拣商品

彭正文就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经过伍鹏的培训,他开的“绥宁山货”网店去年卖货卖了一百多万。自己生活好了不算,他在自己村里就带动了12个残疾人跟着一起干,帮忙打包、拣选农产品,都有了份稳定的收入。

伍鹏算了一下:8年下来,公司一共帮了80多户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平均下来每家每年能多赚一万多,收入最高的那家,一年增收超过了五万块钱;组织专场电商培训办了13场,500多人次学会了电商这门手艺;公司里稳定干活的残疾人有30多个,还有150多人在家里通过做零活也能增收。

“不是说我多厉害,是国家有政策支持,乡亲们也想干,我们就是给大家搭个桥,提供点具体帮助。”伍鹏说得很实在。看到过去可能“吃低保”的乡亲,现在能靠着自己努力挣钱、脸上有了光,他觉得这比什么都值。

往前走,想做的还有不少

问起下一步打算,伍鹏的规划很具体:今年要跟县残联一起把“残疾人电商创业学院”建起来,争取一年能培训300人;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绥宁模式”——那些让残疾人也能做电商的办法——梳理成一套标准,让别的地方也能学;他还想成立一个“残友互助基金”,能给创业的残疾人朋友提供点启动资金或是保险保障。

“就想实实在在做点事,帮更多老乡在电商这条路上走稳、走远,做成咱们湖南的一个助残样板就更好了。”说这话时,伍鹏又凑近了电脑屏幕,检查着新一批准备上架的农产品图片。

办公室窗外,是绥宁连绵的青山。一根网线连着的广阔市场,正为这里许多努力生活的人,开辟着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