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周长春和王文兰:一对残障夫妻的“醇香”人生

在永州市东安县横塘镇金云村,清晨的阳光总是先照进周长春的酿酒厂。57岁的周长春一瘸一拐地检查着发酵中的酒糟,他的妻子王文兰则在一旁默默地递上工具。这对夫妻,一个行走不便,一个言语障碍,却用勤劳的双手酿出了生活最醇厚的滋味。

图为周长春和王文兰在酒坊

图为周长春和王文兰在酒坊

九岁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周长春的健康,股骨头坏死让他落下终身残疾。但命运的第一记重拳并未击垮这个倔强的少年。“那时候家里穷,治不起病,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认命。”周长春回忆道。他学会了钟表和家电维修技术,进过电子厂,开过维修店,誓要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完整的人生梦想。

1998年,周长春遇见了同样被命运捉弄的王文兰。这个言语障碍的姑娘用清澈的眼神和勤劳的双手打动了他。“我们俩在一起,就像两棵受伤的树,互相支撑着向上生长。”婚后的日子并不宽裕,特别是随着儿女的出生,生活的担子愈发沉重,但这对夫妻从未向命运低头。

图为周长春和王文兰在藏酒洞内

图为周长春和王文兰在藏酒洞内

2018年,转机来临。在市驻村工作队和县残联以及镇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周长春外出学习了酿酒技术。他倾尽所有,投入二十余万元建厂房、购设备,家庭酿酒厂“舜德洞藏酒”顺势而生。然而,第一年的挫折让常人却步——新式酿酒法不被认可,亏损了一万元。“那时候村里人都不认这种酒,我就一家一家送,让他们免费尝。”周长春说。王文兰虽然不能言语,但她用行动支持丈夫,陪着他挨家挨户上门推销。

图为周长春获得的荣誉证书

图为周长春获得的荣誉证书

渐渐地,酒香飘出了厂房,飘进了村民的心。周长春学会了拍酿酒视频进行宣传,王文兰则用真诚的微笑接待每一位顾客。2022年,东安县融媒体中心的报道让这个“藏在洞里的酒”声名远播。如今,他们的清香型和浓香型纯粮酒年收入已达五万余元,不仅自家脱了贫,还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子女。

“爸妈从不说教,但他们用行动教会我们什么是坚韧。”周长春的女儿说。在这个家庭里,残疾不是缺陷,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困难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起点。

图为周长春和王文兰携手将酒进行装车

图为周长春和王文兰携手将酒进行装车

如今,酒厂凭借良好信誉和品质步入正轨,年销售额从2023年的16万元增至2024年的30万余。站在新扩建的厂房前,周长春规划着未来:要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家庭种植高粱,让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尝到生活的甜头。

据悉,周长春的酒厂已带领30多人就业增收,其中残疾人12人,成为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和乡村振兴典范。“希望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对我的帮扶,同时,让大家也能够消费得起我们的纯粮酒,让更多的残疾人有就业和创收。”周长春说。王文兰站在丈夫身旁,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对“酿酒师”夫妻,用残缺的身体酿出了完整的人生,携手用行动谱写了最动人的生命乐章。

“残疾不是生活的束缚,而是一种状态。”周长春的话朴实却有力,正如拨打周长春的电话时听到的歌曲铃声《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在金云村,这对夫妻就像他们酿造的高粱酒,历经时间的沉淀,愈发醇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