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重庆“无声骑手”刘成:用不歇奔跑追逐幸福人生

今年33岁的刘成是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众多“外卖骑手”中的一员。与其他“外卖小哥”不同的是,刘成的履历表上还写着“残疾人”、“运动员”。

工作中,有时顾客来电咨询,刘成听不到手机提示音,即使看到了也无法回答,所以刘成养成了重复刷新手机屏幕的习惯;送达外卖时,他也是根据顾客表情和唇语判断顾客的心情......尽管如此,刘成始终在无声世界里带着微笑,用手势、写字等方式与世界沟通,用不歇奔跑追逐幸福人生。

图为刘成获得的各种奖牌

图为刘成获得的各种奖牌

曾站上全国残运会领奖台

1989年,刘成出生在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因为小时候一次用药失误,让他丧失了听力。然而,刘成从小生活在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养成了乐观向上、坚韧无畏的性格。

2004年,15岁的刘成在电视上看到残奥会运动员们在雅典赛场上顽强拼搏的风姿,萌发了第一个人生目标——做一名残疾人运动员。

2008年,刘成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当时,区残联选拔运动员到市里参加集训,备战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为此默默准备多年的刘成从上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谁知满怀信心参加集训的第一天,刘成就哭了鼻子。“集训第一天,强度之高让我几乎昏厥。”刘成用手语表达,集训每天安排了3000米晨跑,自己刚跑了一半就双腿抽筋,看着同伴们纷纷到达终点,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刘成说:“我没有放弃,咬牙坚持跑完了全程,用了别人双倍的时间,成了倒数第一名。”从那之后,刘成不再盲目自信,每天坚持比其他人早起半小时,调整身体状态,一点一点补上“短板”,渐渐名列前茅。

在2015年重庆市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中,刘成一举夺得单、双打冠军,此后更是以良好状态蝉联男单冠军。2021年,刘成来到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赛场上,斩获羽毛球(大众组)单打第二名。至此,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完成了年少时的梦想。

在奔跑中寻找人生价值

告别赛场,刘成需要回归生活。为了保持身体状态,刘成想到了送外卖,因为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时刻在奔跑”。

打开地图,刘成用手指在巴南万达广场周边范围内画了一个圆圈。圆心是万达广场,直径3.5公里,是他的送餐范围。“现在围着这个圆每天都能跑上百单,一家人的温饱也有了保障。”刘成开始打字接受采访,“结婚后,‘面包’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已完成了梦想,参加过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接下来就是要好好照顾家庭了。”

微笑、点头、打手势或打字,是刘成与人沟通的方式。偶有懂点手语的顾客对他伸出大拇指,连弯两下,那是“谢谢”的意思。刘成常常因此开心不已,“从小到大,帮助我的人很多,现在为了挣钱生活送外卖,每一次的准时送达,都让我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刘成打字写道。

“您好,我是聋人骑士,已接到您的单,稍后送到,请留意手机,谢谢。”这是刘成存在手机备忘录里的置顶文件。每接到一个订单,他都会第一时间把这段话发送给顾客。

起初的几单,刘成还需要通过路人帮忙打电话送达。时间久了,他便慢慢摸索到一套自己独有的“秘笈”。

“拿到餐,我就给顾客发提前编辑好的消息,提醒他们看手机。如果5分钟对方没有回复,那就再发一遍。实在不行,就用‘AI通话’(一款专为听障人士开发的语音翻译传输软件)。”刘成敲着字,介绍着自己的方法。

用踏实奋斗实现简单幸福

每个工作日早上八点半,刘成准时抱着女儿从单元门走出来。在楼下,他贴心地给女儿戴上儿童口罩、墨镜,然后把手里的奶酪棒塞进女儿的上衣口袋。牵着女儿的手,从家到幼儿园的这段路,几乎成了刘成一天里唯一可以和女儿相处的时光。

每当幼儿园放假,就是刘成最开心的时间。中午“下线”后,刘成会回家陪女儿玩耍会儿。“现在我全职跑单,老婆在附近工厂上班,所以一有时间我就回家跟女儿在一起。”刘成“倾诉”着:夫妻两人之间很少有矛盾,在一起的时间,除了孩子就是工作,他们的生活,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俩不想让孩子错过学说话的黄金时间。

“我听不到,但孩子可以。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帮忙教她说话。虽然学费贵点儿,但为了孩子,我们愿意下‘血本’。”刘成一边翻看接单信息,一边打字。

谈到未来生活的计划,刘成眨眨眼,稍加思索后回复到:“目前还没有什么打算,只是想疫情过后一家人一起去旅游。另外,想再努努力,给女儿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照顾好她们母女,就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