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卫华:我要带着残疾人兄弟们一起致富

栗卫华现在就想着,能够带着残疾人兄弟们一起致富。

“从200只鸡养起,到年出栏5万羽,栗卫华是富起来了呀!”

在村里的任何一个屋场里,村里人一起扯闲篇,人们都会谈论家长里短。栗卫华家的屋场前也一样,附近岣嵝乡的同行、岣嵝峰的林场职工常来他家聚会,也经常谈论这样的话题:要不是因为党的政策,栗卫华可能还在广东摆小摊、到处漂泊。

“因为左手天生残疾,我在哪也找不到工作,在外面到处碰壁,还要供孩子读书,日子确实难。”从身患残疾、被人戏谑到事业小成,对于栗卫华而言,远远不是“华丽转身”的那一个瞬间,而是摸爬滚打下的跌宕人生。

从小,周围的人们就对栗卫华的残疾感到好奇,甚至有些人会以此为笑点开玩笑。这些经历让栗卫华感到痛苦无助,暴躁敏感且自卑,一度觉得自己此生无望。

90年代末,十来岁的栗卫华在广州路边摆摊卖指甲钳、橡皮筋等小商品,行动间,残障的左手在长长的衣袖掩映下若隐若现。一天,一位在他摊位上买东西的山东大汉语重心长地开导他,“小弟,你不要把手这么藏着,人人平等,你要保持乐观,把手露出来,打开心扉。”

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对栗卫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尝试接受自己的残疾,勇敢面对命运。

“2015年,村里多次给我打电话,详细讲解了各项帮扶政策,跟家里人讲好后,我就回乡里来嗒。”在政府各级各部门一路扶持和鼓励下,从小对种养殖业很感兴趣的粟卫华决心结束“粤漂”生活,回到家乡衡阳县岣嵝乡环洞村养鸡创业。

在开始创业之初,作为养殖业“小白”的粟卫华就遇到了一波突如其来的挫折。他将第一次购买的鸡苗送入鸡舍的第一周,竟然有近四分之一的鸡苗死亡。这一突发状况,不仅令他惊愕,也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得知情况后,村里的扶贫工作队立即联系当地的专业养殖技术人员,为粟卫华提供了一对一的养殖技术指导。从鸡舍的卫生环境到饲料的配比,从鸡苗的疾病预防到日常的照料,技术人员都为粟卫华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经过学习,粟卫华开始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精心照料每一批鸡苗,不断调整养殖环境,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能。

然而,由于长时间劳累,栗卫华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体重从103斤减到了89斤,走路都想睡觉。儿子从广东回家看到他的样子,心疼得泪流满面,劝他放弃养鸡,回广东开小店。

然而,栗卫华坚定地表示,“我虽然是残疾人,但人残心不残,我要靠劳动致富,在年轻时创业致富,老了减轻你的负担,现在我有了技术也有了经验更有信心,以后还要继续扩大规模。”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农场鸡苗的成活率逐渐提高,农场规模逐年扩大,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博士”。

从2020年7月开始,粟卫华在抖音平台上记录自己的乡村养鸡生活,他的乡村生活让网友们羡慕的同时,也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点赞。在网友们的支持下,他的养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珍珠鸡、乌鸡和特色土鸡蛋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每天都有许多订单涌入他的“卫华农场”。

然而,随着订单的增多,他也开始面临挑战。一个网络引流而来的订单——次日提货三千只走地鸡,让栗卫华犯了难。

深夜的环洞村,四周被黑暗笼罩,星辰点缀着夜空,而走地鸡们夜宿的四五个山头也沉浸在静谧中。

面对这场不小的挑战,栗卫华与他的三位小伙伴,如同猎手一般,开始了他们的捕鸡行动。很快就惊醒了沉睡的鸡舍,鸡群瞬间四散飞奔,场面一度十分混乱。铁钩在他们的手中,如同臂膀一般灵活,瞄准着满山疯跑的走地鸡。每一只鸡的身影,每一次惊惶飞逃,都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引,他们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目标。

从晚上12点开始,他们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如同破晓前的曙光,满山疯跑的鸡被他们一一收入囊中。

如期交货的那一刻,栗卫华还没来得及收拾自己,脸上、手上沾满了泥土,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无法掩饰的快乐。看着一笼笼走地鸡被买家搬上货车,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

尽管身有残疾,栗卫华却精力充沛且灵活。他的摩托车驾驶技术娴熟,能够灵活穿梭在丘陵地带的乡村公路,左右急转,飞驰而过,宛如一道闪电划过田野。

粟卫华的摩托车不仅是他的出行工具,也是他为村民们提供帮助的得力助手。

随着“打工大军”外出,村里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由于成年子女不在身边,他们面临着孤独、缺乏照顾和精神上的空虚。无论多忙,栗卫华都会骑着摩托车到附近的村民家中送农家肥、为村民家中的病鸡看诊,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四邻八乡没有人不认识他,都拿他当亲人。

栗卫华说:“我现在事业小成了,这是我夙愿得偿的第一步,接下来,我要带领残疾人兄弟一起致富。”

笔者手记:

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村里修整好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残联也给他提供了产业补助资金,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为他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