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色彩疗愈自我,用单手助残疾儿童绘就幸福底色

图为黄晓旺与他的“西班牙蔚蓝海岸与白色沙滩”风景画

在厦门市的一条画廊里,墙上一幅油画描绘着“西班牙蔚蓝海岸与白色沙滩”的风景,凸显出“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地中海风格。

每一个从这幅画身边走过的顾客,都不由地被它丰富鲜艳的色彩吸引,从而驻足端详。

据记者了解,这幅油画出自江西省定南县老城镇的黄晓旺——一名年轻的残疾人画家之手。

以色彩疗愈自我

1990年,黄晓旺出生在定南县的老城镇,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给予了黄晓旺足够多的陪伴和疼爱。

7岁那年,由于调皮贪玩,黄晓旺爬上了村里的一座电线杆,不幸误触变压器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左手。

当年在医院的治疗过程,黄晓旺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记得,当纱布被陆续拆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已永远地失去了一只手臂。

此后的黄晓旺,连穿衣、吃饭这些原本简单的事情,都很难顺利完成,开心的童年生活一下子就黯淡了。看到同龄人高兴地上学,快乐地玩耍,而自己则变成了需要他人帮助照顾的对象,甚至还被身边的同学嘲笑,他一度想“放弃”自己。在父母的鼓励下,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走出阴影。

“既然能够活下来,我就要活出样子,活得很好。”黄晓旺暗下决心,同时也对父母做出了这样的承诺。

“当时的农村主要靠力气谋生,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干不了重活,眼看就要初中毕业了,到了晚上我也开始睡不着,思考着自己将来要怎么养活自己。”黄晓旺愁着愁着就到了初中毕业,在老师的引导下,也为了谋求一条生路,他进入了县里的职业中专学习油画。

而这,正成为他日后通往色彩疗愈之路的起点。

黄晓旺清晰地记得,上第一堂课提笔作画时,很多同学发怵,不敢下笔,他却心无旁骛地拿着画笔在画纸上挥舞,画完了就放在所有画板的最上方,第一个让老师查看,老师评价他有点绘画天赋。

得到肯定的黄晓旺,画得更有动力了。学习期间,他克服单手作画的不适和周围同学异样的眼光,疯狂地练习,上课请教老师,下课请教学长,就连上学的路上,他看着周围的景色,脑海里闪现的全是变幻的图形和色彩。

“可能我在这方面真的有天赋吧,每次拿起画笔时劲头都特别足,脑子里就涌现出各种灵感,是油画给了我真正的生命,让我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油画成为有价值的人。”回想起当年的求学经历时,黄晓旺泯然一笑。

毕业后,黄晓旺并没有立即以油画作为谋生手段,而是选择继续沉淀。为得到行家的指点,他专程前往厦门的一家画室继续进修,提高自己的技艺。

谈起往事,黄晓旺感慨万分:“我这人就是爱琢磨,在厦门的时间里,我用心琢磨油画绘制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经过几年磨炼,我才打算直接接触画商,给自己找销路。”

走进第一家店时,老板嫌他土气,把他请了出去。第二家、第三家店,老板看都不看他的画一眼,但是,他终究没有放弃,一连走了好几天,眼看着饭都吃不起了,终于有一家店的老板看中他的画作,花了几十块钱买了几幅画。

价格虽然便宜,但黄晓旺总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这次合作之后,黄晓旺鼓足干劲,在厦门租了一个屋子,开始为厦门的众多画室供画。一个人漂泊在外,他饱尝艰辛。简陋的地下室里没有窗户,需要24小时开着灯。靠着这点光线,他一年就画了近千幅画。有时画着画着,黄晓旺就崩溃了,擦干眼泪后,他又拿起了画笔。

随着技法不断成熟,黄晓旺在厦门一带已经小有名气,油画已经远销欧洲、美国等地区。他走在街上,也常被一些画廊老板拦下谈生意。

用画笔与爱点亮希望

事业稳定后,虽然已经不愁销路,可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生活多么安逸,思乡情更浓。

“我原来很向往城市生活,也想努力在大城市安居。但当我真正闯荡了两年后,我感觉自己被困住了。”他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自家乡的亲戚顺路看望他,看到他画的一些画说道:“大画家就是不一样,画的这些都是外国的知名风景,能不能把一些我们家乡的景色画出来宣传宣传?”

一语点醒梦中人。正处在迷茫期的他像是找到了明灯,一个想法开始萦绕在黄晓旺心头:“画得再多,但是对家乡的发展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干脆回老家去干一番事业,为家乡的发展助一份力。”

带着这个想法,黄晓旺回到了家乡,并在当地残联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毕业后在大城市闯荡,又回到家乡打拼事业,让黄晓旺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与定南这片土地有一份深刻的情感连接。返乡后,他静下心来,不再拼命接单赶画,开始通过独立创作,将莲塘古城、客家围屋等家乡的独特风景绘制到油画上,并将画作销往福建、浙江等地,以此宣传家乡的美景,吸引大家来定南参观旅游。

莲塘古城、鹅公廊桥、明远第围……如今,一幅幅描绘定南县特色美景的画作挂在黄晓旺工作室墙上,与周围地中海风景的油画交相辉映,增添一缕独特的客家乡村气息。

黄晓旺身残志坚,不等不靠,不仅利用自己的油画过上了幸福生活,还助力家乡经济发展的举动,博得了当地民众的赞许和尊重。

但是,黄晓旺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图为在黄晓旺工作室绘画的孩子

图为在黄晓旺工作室绘画的孩子

工作室成立后,黄晓旺了解到县属康复机构里残疾儿童的现状,想到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对孤独症的孩子进行治疗。于是,黄晓旺主动找到县残联,表示自己可以通过公益美术教学为孤独症的孩子提供帮助。

赖女士是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曾受邀观摩过美术课,对课程赞不绝口,“以前一放学就愁啊,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家里的老人根本管不听,如今在黄晓旺工作室上兴趣班,孩子会分享绘画的一些事情,开始慢慢跟家人有了沟通,我在外工作就更放心了。感谢县残联和黄大师为我们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

就这样,每每周末,走进黄晓旺的工作室,都能看到他用心教着残疾儿童绘画的身影。随着孩子数量不断增多,黄晓旺表示还会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黄晓旺的热忱,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的力量有限,他们就自发到教室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每次下课,孩子们都久久不愿离开。

在黄晓旺看来,是艺术的力量成就了他,如今,他将用色彩和画笔治疗残疾儿童视为自己的一份事业,让更多来自星星孩子的在美术的世界里减轻症状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