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广东中山:政企“共建车间”让残疾人在康园中心实现就业

“把生产车间搬到康园中心里来。”生产车间不在工厂里,康园中心里也能就业。

每日上午8时,阿龙(化名)都会按时来到离家不远的“共建车间”,和身边的伙伴一起投入工作。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他们依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加工的工业产品零部件质量合格。

这个“共建车间”,是中山市民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与中山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一个生产车间,“政企合作”,让残疾人在康养身体的同时,也能同步实现就业。

走进中山市民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的“共建车间”,一张宽大的工作台在宽敞明亮的房间中央摆开,几名工人围着台面正在组装电子产品零部件。合作企业工作人员会不定期从公司将产品零部件打包送到车间,待工人完成组装后,再将半成品送回厂里的生产线,进入下一步生产工序。

“企业在社区康园中心设立车间后,会对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行就业培训,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会按照有关规定为残疾人办理合法用工手续、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保险,每个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民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第三方社工服务机构负责人介绍,中心服务对象由于身体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残疾,在参与就业时面对很大阻力,因此面临身心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开设“共建车间”的初衷是,通过搭建一个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平台,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和康复。在民众街道残联的主导下,社区康园中心与企业合作创办“共建车间”,提供一些操作简单易学的代加工岗位。这既为服务对象提供经济来源,又提供情绪价值,提升康养效果。

“共建车间”的运营理念是“政府主导、残联推动、社会承办、企业融入、残疾人参与”,采取“街道残联+企业”的自主运营模式,“共建车间”员工经过面试等环节正式获得选聘后,企业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在日常工作中,街道社区康园中心负责协助车间员工的日常管理。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合作平台,为残疾人带来了“希望之光”。

“这个大家庭,让我感觉很温馨,既能干活挣钱,又能谈心交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开心,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找到了自我价值。”阿龙表示,自从加入“共建车间”,他能够真切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伙伴都在发生变化,让生活重燃希望的“正能量”也在不断传递和感染其他残疾人。

阿龙以前对陌生环境比较抗拒,很难融入集体,在康园中心的“共建车间”工作后,经过社工的安抚引导和其他残疾人的带动,阿龙现在工作积极,人也变得乐观起来,而且十分乐于助人。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

据悉,民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是民众街道建设的公益机构,位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楼,按省五星级标准建设,建筑面积为870平方米。2023年,该中心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并引入专业第三方社工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中心设有工疗室、家政训练室、职业培训室等场室,残疾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康复治疗、休闲娱乐、技能培训等多样化服务。

民众街道公服办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民众街道将结合社区康园中心服务对象的特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发挥民政、残联、乡贤的作用,帮助“共建车间”对接企业生产需求、确保享受政策优惠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