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海南省残联全面推行“四办”服务模式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

省残疾人联合会(下称“省残联”)通过简化办理流程、优化集成服务、全域协调推进、强化数据共享等措施,全面推行“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智能办”四种服务模式,实现服务入口统一、办理标准统一、办事体验统一,切实增强残疾人办事便捷度,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

图为海南省残联切实增强残疾人办事便捷度

图为海南省残联切实增强残疾人办事便捷度

简化事项办理流程,推进“极简办”

一是简化申请材料。按照“1+N”模式,以残疾人证办理为基础,对涉及的5个残疾人服务事项申请表单、申报材料归并去重,形成一张综合性表单、一张材料清单,办理材料从原来需提交11类缩减到常规办理零提交,真正实现了“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申请”。另外,申请人还可以根据政策规定和个人需求,对单项或多项需求一次性提出申请。二是压减办理环节。对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服务事项的办理环节进行优化。10个服务事项从原来的27个环节减少到只需要申报、残疾医学评定、审核、出证4个环节,办理时限从原来的75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做到“一次受理,并行办理”,实现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高效办结。

优化场景集成服务,深化“集成办”

一是推动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了有效的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打破部门壁垒,多个部门形成合力,确保信息及时共享、业务无缝衔接。二是搭建统一服务平台。建设了基于“海易办”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将残疾人的各项服务事项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办理,实现了残疾人相关业务的“一网通办”。残疾群众只需在一个平台上提交办理申请,即可完成多项业务的办理,极大地减少了往返跑动的次数和时间成本。三是实施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简化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办理环节。对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具体事项涉及的13类申请表单进行整合,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残疾人线上或线下填报1张申请表最多可同时申请10项需求服务。各联办部门按职责同步审核办理申请事项,形成“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后台流转、并行办理”的快捷一体化联办机制。自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平台上线以来,共办理业务7749件,其中“联办件”1037件。

图为海南省残联优化服务效果

图为海南省残联优化服务效果

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推行“全域办”

一是残疾人证管理实行“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申请人可直接在经常居住地市县(区)级残联申请办理残疾人证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等6项业务,彻底结束了办理残疾人证业务需返回原户籍地的历史,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不跑腿”的目标。今年以来,全省残疾人证跨省通办1566件,省内通办521件。二是实行服务窗口前移。如白沙黎族自治县在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门诊大厅设立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集成化办理综合窗口,将服务窗口前移至医疗一线。申请人只需在医院现场进行1次残疾评定,后续所有流程均通过线上流转完成,实现了“一次提交,全程通用”。三是提供帮办代办服务。针对行动不便且有办证意愿的重度残疾人,不定期组织办证人员、评定医师、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集中评残、上门评残服务,实现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办证“一趟不用跑”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全省共开展上门办证服务208次,累计上门入户评残服务2348人。四是积极开展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如政务网站、社交媒体、线下宣传活动等,广泛宣传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的政策和办理流程,提高公众的知晓度。让残疾人及其家属了解政策的优惠和便利,积极引导他们通过“一件事”服务模式办理相关业务。

强化数据共享应用,探索“智能办”

一是实现系统对接与数据共享。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实现了与中国残联和民政部管理的国家系统以及社保、就业部门的省自建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残联、民政、社保等部门数据信息互通互认,构建快速审查、集成办结的办事环境,残疾人证事项办理结束后,数据能够及时共享至多个部门,为后续相关补贴和帮扶事项的“主动办”、免申即享等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减少了申请人重复提交材料的繁琐,切实让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共享政府数字化改革成果。二是完善智能服务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填表、申报材料智能共享、生成等功能。例如在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业务办理中,系统可根据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自动预填表格,减少了申请人的填写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信息填写错误的风险。三是定制开发残疾等级线上评定系统。加强与残疾评定医疗机构协同对接,打破了传统的填表评定模式,实现残疾医学评定电子化和评残结论全线上流转,有效杜绝了残疾评定弄虚作假的现象。申请人只需要在海易办完成申报,即可持二维码到残疾评定医疗机构进行残疾医学评定。

图为群众为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