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湖南江华县残联:强化党建领航 打造“五个残联”

近年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残联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建设“忠诚、服务、创新、温馨、清廉”五个残联为主线,树立“强党建思维”,持续擦亮“梅香瑶都”党建品牌,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充盈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江华打造全国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蓄势赋能。

坚持政治引领、同心同向,打造“忠诚残联”。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锤炼党性,旗帜鲜明讲政治,做绝对忠诚的模范,打造“忠诚残联”。要求残联干部什么时候都要恪守“忠诚可靠,服务大局”的政治品格,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的“两个格外”政治要求和省委“两个最为”总体目标,切实做到“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广大残疾人解难”。为了让“忠诚可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以开展党性教育、研讨交流、反思剖析、追寻红色足迹等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残联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特别是结合创先争优,在部机关干部中开展“进残联为了什么、到残联干了什么、在残联和人家比什么”大讨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江华第一支部旧址、江华故居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教育残联干部坚决做到“三比三不比”:“三比”就是比人格、比人缘、比形象;“三不比”就是从不和人家比待遇、从不和人家比享受、从不和人家比职位,真正做到让人格成为工作的品牌,让人缘成为工作的基础,让形象成为工作的力量,锻造了残联干部忠诚可靠的政治品格。

坚持实干担当、同频共振,打造“服务残联”。按照“更高标准、更实作风、更佳状态、更优服务”的要求,以关爱服务残疾人为根本目的,增强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残疾人做实事、办好事,打造“服务残联”。为提高服务本领,积极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三学”活动。严格落实“五个一”学习制度,即每天一小时自学、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讨论交流、每季度阅读一本好书、每年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各室(社)轮流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近两年被中央、省、市各类主流媒体采用信息稿件110余篇。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证“应办尽办”,惠残政策“应享尽享”,有效提升残疾人服务效能。近两年,共办理残疾人证(含换证)3043人次,累计发放“两补”近20万人次,辅具适配361人;联合永州爱耳眼科医院开展“光明助残”活动,让568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对308户重度困难残疾家庭精准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19名0—14岁残疾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训练,做到“应康尽康”;实行残疾人“点单式”培训,开展“阳光增收”实用技术培训200人;对全县392名在校残疾人学生和考取高中以上的残疾人子女进行补助,做到“应补尽补”;为25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和寄宿托养服务,真正“托”起残疾瑶胞“稳稳地幸福”。

坚持深化改革、同题共答,打造“创新残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做好残疾人的工作为主线,坚持大视野、小切口,找准残联工作着力点,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服务载体,把残疾人事业发展摆到县委“125”发展战略的大局中去谋划更多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打造“创新残联”。我们在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过程中,创新以“一比二筛三入四问五定”为主要内容的“五步摸排法”,提前3个月完成目标任务,在2024年全省“家改”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并入选中残联、住建部优秀典型案例;创新“上门评残”方式,累计上门评残288人,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米”,在2023年度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省级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创新“四特(选点特殊化、创建特质化、服务特优化、宣传特色化)”模式,将全县最大易地搬迁点沱江镇思源社区创建成全省友好社区示范样板点;创新“工(高新区企业、小微企业)农(种养加基地)结合”模式,打造了4个省市级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新吸纳40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便就业,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四子真经”促创业,共同富裕提成色》在永州日报理论与实践版推介。

坚持厚植情怀、同甘共苦,打造“温馨残联”。坚持残联是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娘家”理念,积极践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操守,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为残疾人谋福利,打造“温馨残联”。在工作中营造人文氛围。要求残联干部开门办公,标牌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和服务承诺制,推行“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问候、一个认真态度、一个满意答复”的“五个一”接待制度,对来残联或到政务中心办证窗口咨询政策、表达诉求和反映问题的,不回避、不推诿、不蛮干、不拖拉,当好“娘家人、知心人、解困人”。积极畅通信访接待渠道,妥善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在生活中营造人文氛围。坚持“从严治会”与“和谐立会”并重,组织开展对重度残疾人入户探视,对残联干部生日节假日问候、重大事件登门探望等一系列亲情化关怀,让广大残疾人和残联干部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主题活动中营造人文氛围。结合县委“五五工作法”和“走找想促”活动,全体机关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重度困难残疾人。近两年,县残联开展“支部结对联建”活动,为井头湾村、思源社区党支部解决实际问题11个,资助经费13万元。同时,走访慰问困难残疾群众1800余人次,送去慰问金和物资70多万元。

坚持守牢底线、同舟共济,打造“清廉残联”。坚持对残联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树立残联干部勤政廉洁形象,打造“清廉残联”。严格作风管理,开展“比党性、比作风、比贡献”和“优秀室(社)”评选活动,在历次全国助残日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乡村振兴联系点、常态化结对重度残疾人等全局性工作中,全体残联干部团结协作,加班加点,不少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树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良好形象,收到了感情在一线建立、作风在一线养成、形象在一线彰显的效果。强化廉政教育,以“传承榜样的力量,建功春天的事业”为主题,开展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先进典型学习交流活动,让大家在光影和研讨中感受榜样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滋养,汲取奋进的力量,在保障残疾人民生的战场上检验成色。组织观看《忠诚与背叛--湖南正风反腐警示录》等警示教育片,为大家“正衣冠、谨言行”,警示广大干部职工引以为鉴,深刻汲取教训,坚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全面进行廉政风险点排查,堵塞了廉政风险“漏洞”,每年签订《党员干部廉洁承诺书》和《家庭助廉承诺书》,对新调入、新提任和调整到新岗位的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确保“残联常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