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重庆: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12月24日上午,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重庆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里,28岁的杨栩坐在电脑前,忙碌地敲击着键盘,他正在对重庆移动“爱心通”网站的数字化系统进行维护。

图为位于渝中区的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里,杨栩在办公室忙碌。

杨栩小时候因小儿黄疸导致脑瘫,经过手术和康复训练,他逐渐适应了生活,但留下了言语残疾和行动不便的后遗症。

虽然身患残疾,但杨栩是个特别好学又努力的孩子。2020年,杨栩本科毕业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中兴通讯学院后,决定继续深造,考上了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杨栩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专业知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研三时,杨栩在完成毕业论文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求职大军中。从今年3月开始,他将主要目标瞄准了央企和国企,不断地投简历、参加考试。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样的求职之旅异常艰难——他的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在考试中落榜,即便通过了考试,也往往止步于面试。

“那段时间真的很煎熬。”杨栩回忆道,“我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我从未放弃过。每次失败,我都会告诉自己,再试一次,总会有机会的。”

图为杨栩与同事一起处理问题。

除了央企和国企,杨栩还参加了事业单位的考试和校招。然而,这些尝试同样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

一次次的碰壁,让杨栩感到十分迷茫,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转机出现了。今年7月10日,杨栩在“职有爱”数字助残就业平台登记了个人信息和求职需求,三个工作日,他就接到了平台客服的回访电话,告知他重庆移动“爱心通”团队正在招聘一个网站运维的岗位,并邀请他到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做职业技能测评、就业指导等。

“职有爱”数字助残就业平台是市残联与重庆移动共同打造的,旨在为残障人士、用人单位提供精准化求职招聘供求信息主动匹配的就业服务平台。这通电话,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杨栩黑暗的求职路。

于是,杨栩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赶紧抓住机会,迅速投递了简历,并顺利通过了面试。

8月初,杨栩正式入职重庆移动“爱心通”团队网站运维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是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和更新迭代。

图为“职有爱”助残就业服务平台。

“这里的工作氛围真的很好。”杨栩感慨道,自己从未想过能有机会进入这样一家温暖的企业工作,同事们都很友好和热情,从不因为他有残疾而歧视他或忽视他。

杨栩的成功就业,是“职有爱”数字助残就业服务平台助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真实写照。接下来,市残联将与重庆移动继续深化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吸纳更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通过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为残疾人求职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数读 >>> 

重庆市新建“渝馨家园”137家,通过“渝馨家园”共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20余万人次。

紧紧围绕“十大就业行动”,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依法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不断拓展助残就业新空间,今年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2230人。

今年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225户。

全市共有217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共为12265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康复医疗等康复救助服务。

全市已为2.7万余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辅具适配率达99.87%。

图为杨栩与同事们开会。

新闻链接

2024年重庆市新增残疾人就业2230人

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225户

作为重庆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之一的“残疾人关爱服务提升行动”正快速推进,该项行动围绕残疾人生活、就业、救助、康复等所需所求,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让更多残疾人受益,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建设“渝馨家园”137家,新增残疾人就业2230人,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225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2万人次、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2.7万余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为何要实施残疾人关爱服务提升行动?残疾人能享受到哪些服务?记者采访了市残联相关负责人。

问:残疾人关爱服务提升行动的实施背景是什么?

答:市残联紧扣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紧贴残疾群众期盼需求,加强与涉残部门的协同联动,谋划实施了残疾人关爱服务提升行动,用心用情解决残疾群众康复、就业、无障碍等“急难愁盼”问题,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品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惠民生、暖民心,促进广大残疾人共建共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成果。

问:怎样申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的内容有哪些?

答:申请方式为:具有重庆市户籍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可以在每年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中提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由属地残联进一步筛查、评估、审批。

重庆结合残疾人残疾类别和居家无障碍需求,实施“一户一策”个性化改造。如针对肢体残疾人实施地面平整及坡化,安装抓杆、扶手、马桶、低位灶台等;针对视力残疾人消除室内地面高差,安装读屏软件、语音对讲门铃等;针对听力、言语残疾人安装闪光(可视)门铃、闪光开水壶、燃气报警器等;针对智力、精神残疾人实施安全防护改造或配置防走失设备等。

问:重庆在帮助残疾人就业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和亮点?

答: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引领。举办全市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就业政策培训班,共102人参加培训,为用人单位做全面系统的政策梳理,帮助企业挖掘潜能、创造条件,为残疾人开发更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

优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残疾人创业先锋大赛,开展重庆市第三届残疾人创业成果展暨残疾人大学生双选会。

激发残疾人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举办2024年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宣讲活动,组织13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代表,讲好残疾人就业创业故事。

问:围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就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方面,接下来有哪些打算?

答:2025年,全市残联系统将围绕残疾人家庭出入口、地面、卫生间、厨房、卧室等重点高频生活场景,以满足残疾人居家基本需求、适度改善残疾人居家生活质量为原则,充分考虑各类别残疾人需求差异,继续强化精准施策,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0户以上,进一步缓解残疾人居家照护压力、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在助力残疾人就业方面,市残联将进一步落地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持续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广泛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访企拓岗、雇主培训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部门沟通协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办好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优秀典型宣讲活动,推动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面,一是要提升康复服务质效,落实定点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措施,深入实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评估,提升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探索实施“送康上门”服务工作,提升家庭整体康复水平。二是要强化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及省级师资作用,搭建多层次人才规范化培训体系,持续开展“川渝协同”专家互派授课,筑牢人才根基;推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发挥专业力量,搭建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运营和业务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提升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