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广东韶关构建“五位一体”就业帮扶体系 助力农村残疾人共奔致富路

近年来,韶关市始终将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列为重点民生工程,通过构建“精准传技+岗位开发+创业扶持+产业赋能+结对帮扶”五位一体就业帮扶体系,推动农村残疾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助力农村残疾人共奔致富路。

精准传技,打造技能“孵化器”。韶关市残联针对农村残疾人就业需求,结合市场岗位特点,主动对接企业挖掘适残岗位,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提升了农村残疾人的职业竞争力。同时,韶关市残联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构建“一地一策”助残模式,如根据乳源瑶族自治县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养羊技能实训,并发放羊仔实施“边学边养”实践教学;结合翁源县兰花产业优势,组织兰花种植培训,通过基地实训、专家授课科学提升种植兰花水平。

岗位开发,搭建就业“快车道”。在省残联支持下,韶关市通过专场招聘、访企拓岗、政策宣讲、励志分享等多元服务精准帮扶农村就业困难残疾人。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吸纳残疾人积极性,残疾人就业政策培训班覆盖近300家中大型企业,强化合规用工指导,配套税收减免、岗位补贴等政策的宣讲。同时针对性开发道路养护、园林维护、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农村残疾人。截至2024年底,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超450个,安置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达376名。

创业扶持,筑牢保障“暖心巢”。2024年,韶关市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修订《韶关市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设立残疾人事业统筹金、残疾人发展农业生产补贴、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补贴等,构建“资金保障+项目扶持+服务优化”全链条政策支撑,为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市人社局联合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之家,整合导师指导、资源对接等服务,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目前已成功培育“江湾酿酒”“手工编织”等项目,并依托政策扶持推动80余名残疾人在新业态中实现就业;举办残疾人就业创业公益展销活动,汇集22家残疾人企业集中展示200余款特色农产品及手工制品,吸引超5000人次参与,销售额达到30万元,有效拓宽农村残疾人农产品实现增收渠道。

产业赋能,拓宽增收“新路径”。韶关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以“企业+残疾人”“合作社+残疾人”等模式,推动农村残疾人融入特色农业产业。乐昌市残疾人唐培基香芋种植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通过规模化种植、技术培训帮扶,助力残疾人实现稳定增收。该合作社在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中获银奖,并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助推乡村振兴与残疾人共同富裕。

结对帮扶,织密助残“责任网”。韶关市构建“党建引领+社会助残”帮扶机制,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每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若干名残疾人,定期走访农村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全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截至2024年底,韶关市3.3万农村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中,已就业近2.1万人,超过3100名农村残疾人实现了较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占就业总人数的15%,农村残疾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