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湖南江华:寄宿托养为残疾瑶胞撑起“幸福伞”

“现在的惠残政策真的好!在托养中心,吃饭、睡觉、起居都有专人照护,住进来后,我的精气神也比以前好了!”7月28日,江华瑶族自治残疾人托养中心托养对象唐某福对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残联提供的托养服务连连称赞。

“照看一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家人”,曾是很多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为切实解决这类残疾瑶胞的特殊困难,今年,县残联委托第三方机构为托养对象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采取24小时集中居住和照料模式,提供生活照料、护理、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切实提高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

目前,托养中心共有38名托养对象,都是江华户籍的重度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残疾等,且都来自低保家庭。托养对象最小的17岁,最大的53岁,平均年龄34岁。

工作人员定期为托养对象们开展体温、血压、血糖方面的监测服务,并根据托养对象们的需求进行药物管理等。同时,根据他们的体检报告、过敏史等,提供合理的饮食搭配服务。

“照护只是我们的一项基础性服务,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睡好,更希望在医养结合、辅助就业、社会融合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托养中心负责人张梅称,很多托养对象被封锁在家里几十年,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并非易事,但他们坚持对托养对象实行“首问服务、微笑服务、跑步服务、专业服务、个性服务”。

让残疾人亲属当护工,是托养中心的一大创新。亲人照顾残疾人,既能让残疾人享受亲情温暖,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解放了重度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让亲属作为护工有了一份收入。

“我在这里做护工一个月工资3500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很重要,在我们这不少了,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来自界牌乡的托养对象蒋某芝的家属唐崇珍高兴地说。

为了提升护工的照护水平,托养中心还明确照护标准,规范照护原则,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让残疾人朋友乐不思蜀的不仅仅是良好交流的氛围,还有温馨的住宿条件。整洁明亮的起居室内,不仅配备了可升降护理床、呼叫器,安装了空调、电视机等设施,还有护工24小时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

“这边同龄人比较多,孩子到这边来一年多了,他有了可以沟通交流的朋友,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吃得好,住得好,还有护工照顾他们,我们也可以随时过来看看他们。”……优质的环境、贴心的服务得到了残疾人家属的一致认可。

“目前,我们为38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罗超理表示,“接下来,将把符合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条件的重度失能残疾人纳入寄宿制托养范围,减轻这部分残疾人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