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声

杜诚诚:用声音让盲人感知生活的多彩

“这次来北京,无障碍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铁残障人士专用区域、无障碍卫生间和福祉车,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9月20日,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杜诚诚坐在从北京返回武汉的高铁上的粉红色轮椅上,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为残疾人越来越便利的无障碍出行点赞。

今年37岁的杜诚诚,现在是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的社区干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她是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残疾人,但同时她也是给其他残疾人带去光明和温暖的助残人。

2006年,正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读书的杜诚诚因患神经纤维瘤导致无法正常行走,最终辍学。2007年,受益于“武汉市的十件实事”中的改善残疾人生活,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务实举措,杜诚诚考入社区成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当时我的岗位叫残疾人协理员,现在叫社区干事,处理一些给残障人士办残疾证,把政府对残障人士的一些补贴落到实处等事情。”

最初在社区工作时,杜诚诚还能拄着拐棍走路。2009年12月份,因为病情恶化,她的左腿做了截肢手术。身体的残缺并没有打倒当时23岁的杜诚诚。相反,她手术后休养一段时间,很快重返社区岗位,2010年,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区设立一家盲人电影院。除了原来的社区工作,杜诚诚又增加了一份给盲人讲电影的志愿服务工作。

“我自己非常喜欢电影,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对我来说也是价值的一种体现。”为了给视障朋友当好眼睛,把电影讲好,杜诚诚需要把电影里每一个没有对话部分的场景,在有限的时间里立刻给盲人朋友描述出来。讲述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时,她也需要提前学习补充历史知识。“因为身体不好,我不能长时间坐着,很多讲解稿是我趴在床上完成的。有时候去电影院里面准备电影讲解的时候,因为讲解过程中不能间断,为了少上厕所也尽量少喝水或者不喝水。”她的时间被看电影、写解说词、补充历史知识、练习讲解占得满满的。

通过杜诚诚绘声绘色的电影旁白,电影画面被真切地送到盲人朋友脑海中。“视障人士桂师傅说,上次看电影他还是11岁的孩子,因为眼睛看不见,已经有30多年没有再看过电影了。桂师傅之后每次来总是很认真地去听,坐在椅子上,听着有趣的地方,身子也会忽然前倾,哈哈大笑起来。”

杜诚诚还到盲校讲过几次电影,在讲解完是一个智力残障儿童从街头篮球比赛打到特奥会的电影后,一位盲人小朋友说“虽然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令杜诚诚印象深刻,“我听到后就特别的感动,通过我的努力,可以传导给他们这样的价值观感觉非常好。”

十多年来,杜诚诚已讲述电影300多场,为80多部电影写下100多万字的讲解稿,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不再拘泥于黑暗的世界里,勇敢的走出家门,走近盲人电影院,感知生活中的七彩阳光。

实际上,这些年杜诚诚一直在坚定的前行。当年杜诚诚因病从大学中途辍学,为了不留有遗憾,在社区工作期间,杜诚诚参加自学考试考取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本科学历,同时考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会工作师两个证书。并在新冠疫情期间,面对许多居民情绪焦虑烦躁,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杜诚诚一方面去做一些辟谣科普知识,缓解大家的情绪。另一方面她也在心理知识平台去报名心理学的志愿者,利用考取的证书、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社区工作,杜诚诚一干就是17年。“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我在帮助盲人看电影,但我觉得为盲人讲电影这件事情也是自我价值一种体现,对我来说它扩大了我的生活半径,也使我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到。”

在杜诚诚看来,视障朋友所从事的职业不应该只有按摩师,应该有律师、钢琴师或表演艺术家,“希望通过讲电影,能够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有很多可能性。”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