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856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856号建议

关于推动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建议

无障碍环境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对于残障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无障碍的环境能够使他们更加方便、自由地生活和工作。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无障碍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残障人士出行仍然面临诸多不便,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不畅通。

一、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

1.法规政策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监管缺失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不够,导致相关政策未能得到全面落实。

2.普及程度 :尽管新建建筑和设施大多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但老旧建筑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进展缓慢。此外,一些地区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无障碍环境的考虑仍然不足,导致无障碍设施不连贯、不完善。

3.设计与实施 :在无障碍环境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设计不合理、标识不清晰、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无障碍环境的使用体验不佳,甚至可能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4.社会认知 :虽然政府和媒体都在积极宣传无障碍环境的重要性,但整个社会对于无障碍环境的认知仍然有待提高。许多人对于无障碍环境的理解仅限于方便残疾人使用,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老年、伤病等情况下生活质量的问题。

二、信息无障碍建设现状

1.技术应用:在信息无障碍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智能语音助手、屏幕阅读器、字幕和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范围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一些老年人和小众群体中的普及程度较低。

2.互联网产品与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网站、移动应用和社交平台开始注重信息无障碍的设计。但仍有不少产品或服务存在访问困难、操作不便等问题,给残障人士带来不便。

3.培训与推广:目前,我国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培训和推广工作还相对薄弱。许多人对于信息无障碍技术的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建议

为了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等群体创造更加友好、便利的社会环境,提出以下的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无障碍建设的全面推进。

2.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地方,加快完善无障碍设施,并注重设施的合理性和便利性。

4.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优化网站和应用,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访问功能,简化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难度,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5.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大对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如语音识别、屏幕阅读器、辅助软件等,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更好地获取信息。

6.加强监管和评估:建立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定期对相关设施和服务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无障碍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856号建议的答复

刘玲琍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融合发展的保障条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会高度重视,经商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赞同您的建议,将结合部门职责认真研究吸纳。具体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施行。该法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定位、原则、内容、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作出全面系统规定。近一年来,在全国人大大力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残联组织积极推进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为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设施无障碍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积极推进《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实施,会同中国残联印发贯彻落实文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力度,督促各方主体严格执行无障碍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会同中国残联制定《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管理办法》,开展无障碍城市建设视频远程教育培训,组织各地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支持加装电梯和适老化改造,弥补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2019-2023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各地共加装电梯10.8万部。指导各地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查处违法占用无障碍设施行为,并在执法中加大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相关法律的普法宣传。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残联发布12个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案例,以案释法加强无障碍法治保障。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印发《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系统谋划信息无障碍发展及行业数字技术适老化工作。大力践行“通用设计理念”,指导超30项信息无障碍标准制修订,出台国内首个互联网应用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组织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开设“互联网产品信息无障碍视障者体验测评培训班”,指导2660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

(三)交通运输部开展无障碍出行相关工作。交通运输部推动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部署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装备设备,提高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会同中国残联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制修订涉及无障碍基础设施装备系列标准,明确改善交通运输场站、运输工具等无障碍出行的技术要求,持续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城市公交站台等无障碍设施改造。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通知》,保留人工售票和检票方式。优化完善网约车APP“一键叫车”功能,指导15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95128约车服务电话。2021-2024年连续4年将“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纳入民生实事,为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提供无障碍服务。

(四)中国残联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法规政策落地见效。中国残联切实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要求,主动把反映残疾人需求、增进残疾人福祉融入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全过程。重点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完成改造96.7万户。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活动,连续5年举办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2021年、2023年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了2批无障碍环境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在《求是》杂志刊发学习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文章,在全国残联系统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通知》,召开残疾人事业法治建设工作会议,组织各专门协会召开学习宣传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座谈会,在中国残联官网开设宣传专栏,制作宣传视频和宣传折页,赴各地向有关方面、残联组织、残疾人群众宣讲《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热潮。督促各地加快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和督导员队伍,组织残疾人代表参与意见征询、体验试用、监督管理等活动。2019-2023年每年举办全国残联系统无障碍环境督导员培训班,累计培训督导员4000余人。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残联建立了省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队伍和组织。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中国残联将加大工作力度,持续配合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等相关职能部门切实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相关规定,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持续推动完善相关政策标准。

二是助推加大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扎实推进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推广无障碍车辆装备,优化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逐步形成系统连续的无障碍环境。

三是广泛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相关知识,加大“通用设计理念”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做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督导员队伍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