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907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907号建议

关于提升重点人群残疾预防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对下一步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完善残疾筛查干预机制。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和健康儿童行动,关口前移,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同时对因病致残和意外伤害致残加强干预,管理致残风险,降低残疾事件发生。

全国残疾人事业依然面临长期未更新底数,部分残疾人群体面临的致残原因不明、残疾持续进展、健康水平欠佳、因病致贫风险未得到完全解决等挑战:

1、全国残疾人底数不清,最新情况缺乏全貌。自1987年和2006年的两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后,再未开展第三轮调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加强,致残原因、致残类型、因病致残的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2015年后仅开展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针对残疾人生存现状和致残原因的摸底仅在各地根据需求开展了碎片化调研,难以反映全国残疾人事业的全貌。

2、大量肢体残疾患者致残原因“不明”,可能错失治疗机会,残疾持续加重。大部分肢体残疾人致残原因与先天性因素及疾病因素相关,一部分疾病可能受限于当时的诊疗水平,疾病未得到恰当干预。根据2010年全国肢体残疾人调研分析,不明原因肢体残疾人群占比3.34%,这些“不明原因”的患者可能错过有效的干预手段,残疾状态面临进展加重风险。

3、重点人群辅具和康复需求未完全满足。重点人群,如儿童残疾人早期开展康复干预已证实可以有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而根据2022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得到康复服务的肢体残疾人仅414.3万人,康复服务率仅约20%。

为此建议:

1、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地方)对于各地残疾情况,建议通过走访、摸底、调研等方式,开展残疾人情况的调查,完善调查机制和方法学研究,进一步明确残疾人致残原因,为后续制定残疾预防及其他保障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加强残疾评定医生的疾病教育,对因病致残和不明原因肢体残疾人员进行重点标识,通过快速检测问卷等形式对该类人群进行初筛,并进行就医引导,明确诊断,实施有效干预预防残疾进展,后续还需加强跟踪调查。

3、完善辖区残疾人信息档案管理,对既往登记为“不明原因”的残疾人群体回访,明确身份认定,因人施策残疾人保障和支持。对疑似因病致残但未得到诊断的患者,协调对接医疗资源,明确诊断,围绕致残原因有效开展残疾预防。

4、加强对因病致残和不明原因肢体残疾患者的支持,通过联合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开展义诊、互联网远程问诊等方式,对接各地罕见病联盟等平台,加强对因病致残残疾人的诊断和治疗。对有药可治、可有效预防残疾进展的残疾人提供治疗、康复、回归社会的支持。

5、积极开展公众科普,对明确可能导致肢体残疾的疾病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关注致残风险因素,主动识别个人疾病风险。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907号建议的答复

卢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重点人群残疾预防、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统计局,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一)关于残疾人数据调查。

“十四五”以来,中国残联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求,每年组织开展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动态掌握残疾人服务需求和服务状况,为制定残疾人服务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数据相关调查工作,2024年中国残联组织召开《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GB/T 26341-2010)国家标准修订研讨会,同时开展这一标准的修订课题研究,初步确定《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评估研究、残疾分级及与国内其他伤残标准衔接研究等10项课题研究,为下一步开展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调查奠定基础。

(二)关于残疾预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预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十三五”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出台两期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防控、伤害致残防控、康复服务促进五大行动,设定25项主要指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残疾预防工作任务目标。国务院残工委召开全国残疾预防工作推进会,对各地贯彻实施行动计划进行动员部署;成立残疾预防工作协调小组,密切部际沟通协调;成立新一届国家残疾预防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残疾预防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及决策建议。截至2022年底,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制定实施本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并作出工作部署。自国务院批复设立“残疾预防日”以来,中国残联会同中央宣传部等16个部门,连续7年共同印发相关活动通知,部署各地开展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残疾预防科普知识资源库,会同相关部门共同修订、发布残疾预防核心知识(2022年版),开展专题访谈、知识竞赛、优秀宣传作品征集等活动,着力提升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三)关于残疾人康复服务。

一是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国所有县(市、区)建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2021至2023年,累计为123.8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目标。2021年,中国残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的申请条件、确定流程及协议管理措施等作出规定。目前,各省(区、市)均已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具体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国残联指导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组织专家编制康复服务团体标准40余项;2021、2023年先后两次组织残疾人康复服务标准与规范培训班,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脑瘫儿童康复服务》等团体标准进行解读,指导、推动各地推广应用,为残疾儿童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

二是组织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中国残联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康复医疗工作,指导各地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机构内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人群提供多元化康复医疗服务。中国残联会同相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指导各地依据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结果,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辅助器具适配和功能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推动各地建立实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为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提供政策保障。截至2023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建立实施辅具补贴制度。2021至2023年,累计有2579.3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502.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5%。

三是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加强康复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定各专业培训标准和培训基地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269家,遴选康复医学科重点专业基地 32家,累计招收康复医学科专业住院医师5000 余人。同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 2022年底,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 46.3 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3.28人。加强康复医学等相关专业人才继续医学教育。印发《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大纲(2023年版)》,指导各地加强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康复治疗专业能力。

中国残联积极开展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人才培训,先后印发《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实施方案》、《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管理办法》,制定实施年度培训计划,以实名制培训为基础,培育建立康复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健全康复人才培训网络和管理制度,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康复专业人才在岗培训工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系统培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逾14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康复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2021年,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建立一支适应新阶段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中国残联印发《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指导推动各省(区、市)制定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计划,全面开展规范化培训工作。截至2023年底,各省(区、市)已累计完成近4.7万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中国残联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统计局就“残疾人口基础调查制度研究”开展调研,做好《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修订课题研究,为开展残疾人人口数据调查提供支撑。

二是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深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服务档案,加强居家康复指导,根据残疾人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包等。

三是推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残疾评定机构专业人员培训,提升致残原因识别能力,规范残疾人评定信息管理,持续推进残疾人医疗服务相关人才培养。同时,继续推动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切实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是组织实施好残疾预防五大行动,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面向残疾预防重点人群,普及残疾预防核心知识,特别是预防疾病致残知识的宣传。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