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128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128号建议

关于支持残疾人创新创业,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05.5万人,残疾人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增加,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减少。全国各级残联组织围绕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结合自身职责和地方实际,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和服务力度,残疾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及公益岗位就业等三项就业人数的占比由11.88%上升到13.99%,上升了2.11个百分点;农村养殖与灵活就业人数的占比由79.1%下降到77.2%,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

湖南有408万残疾人,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全省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包括残疾人就业在内的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列举我省残疾人就业促进的一些重要政策加进去)2023年7月,湖南省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对推进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未来五年全省残疾人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作为扩大残疾人就业容量,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湖南残疾人创新创业基本情况

2023年,湖南省聚焦技能提升、服务提质,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推进残疾人创新创业。一是夯实残疾人创新创业基础。开展技能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残疾人21124人次,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546人,推动13003名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召开全省首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秋季新增残疾人职业教育学位100余个。二是探索残疾人创新创业路径。建成129个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配备628名就业服务人员;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活动,走访用人单位1977家,开拓岗位1637个,举办招聘会248场,服务残疾人121182人次;根据新标准建成“四星级”保健按摩服务机构 6 家,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登记在册700余家,备案盲人保健按摩人员4000余人;采取创业指导+资金资助方式,投入2856万元,扶持3023名残疾人创业;80个县市区入驻农业银行贷款客户推荐平台。三是提升残疾人创新创业实效。助力残疾人毕业生高质量创新创业,1151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系统录入率100%,一人一策创业就业服务率100%,助推2024年公务员定向招录残疾人大学生101名;新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10家,为97个在孵残疾人创业项目提供服务,带动582人就业,成功孵化出壳107家创业项目;建成417家残疾人创业就业帮扶单位,建成17家残疾妇女非遗暨“美丽工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客观条件受限。受残疾影响,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社会融合程度较低,社会关系支持不足,加之社会歧视不同程度存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缺失以及创新创业环境复杂等,导致残疾人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不足、选择方式不多、承受风险能力欠缺。

二是政策支持不够。当前创新创业支持性政策分散于各个部门,系统规划不足,残健融合不多,已有政策大多从普通创业者视角出发,对残疾人创新创业者缺乏针对性政策扶持。比如,创业扶持和低保政策衔接问题,最长一年低保渐退期政策红利效应对残疾人吸引力微乎其微;比如,残疾人创业者在同样条款、额度有限情形下,获得金融信贷更难。

三、几点建议

残疾人创新创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是实现残疾人自身价值的关键,是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助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支持和加强残疾人创新创业工作。

(一)要整合资源加大对残疾人创业支持。各部门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要将对残疾人创业群体的优先倾斜具体化为更具操作性、残疾人得实惠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消减残疾导致的机会减少、信用评价降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复杂深远影响。如对残疾人低保家庭创业,现有的低保渐退期从一年延长至三年。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处理闲置国有资产(门面)租赁权时设置一定比例的资产,用于支持残疾人创业,给予残疾人创业一年免租期或者三年减半租赁期。如人社部门要加大对残疾人技能技术选手的支持培养力度,对于残疾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的时长要延长1-2倍、补贴标准上浮到2-5倍,为残疾人提供更广泛的培训机会和受训内容。

(二)要努力培养残疾人技能型人才。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培训。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阳光增收计划,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建设培训实训基地,拓展残疾人学习范围和服务内容,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或设立特教班,办好特殊教育学校职教部(班),多措并举在提升残疾人技能素养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残疾人创新创业。

(三)要落实和拓展残疾人创新创业服务。一是助力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开展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专项就业援助,确保“一人一策”服务率达到100%,对其中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二是助力盲人稳定创新创业。大力开展盲人按摩“送技术、送管理”服务,建立盲人保健按摩师、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机制,提升盲人保健按摩行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稳定盲人按摩门店创新创业。三是持续优化残疾人创业服务。加大投入,优化创业指导服务加资金资助的精准帮扶方式,开通残疾人创新创业咨询热线,开发并发布符合残疾人创新创业相关的主题辅导课程,加快建设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持续打造家门口创业服务样板间,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更多可感可及的服务,稳定促进残疾人创业。四是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转型。从过往单纯的就业服务向创新创业与就业服务转变转型。出台更多政策、更多聚焦残疾人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

(四)要加快建设残疾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开展残疾人创新创业帮扶单位建设。加强精细服务,推动建设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新创业、美丽工坊等各类帮扶单位,稳定带动残疾人创新创业增收。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128号建议

文晓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残疾人创新创业,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建议》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资源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的支持

关于创新创业政策要向残疾人就业群体倾斜,《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专章明确了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开展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十大行动。中国残联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系列配套政策,针对不同残疾人就业形式,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包括关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灵活就业的特惠专项扶持政策。中国残联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税收减免、政府采购优先、职业技能提升等系列专项文件,完善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

关于低保渐退,《“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纳入低保范围的已就业残疾人可按规定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并在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给予一定时间的渐退期。”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吸纳您的建议,进一步推动落实相关规定。

关于场所租赁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用于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经营场所租赁、启动资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新增社区公共服务点时,应当预留一定比例的岗位专门安排残疾人就业,并适当减免摊位费、租赁费,有条件的地方免费提供店面。

关于残疾人参加培训的时长和补贴标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培训费、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出:“针对残疾人群体实际,特别是部分类别残疾人需要辅助教学人员等情况,合理确定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残疾人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参加培训取得证书,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将在岗的残疾职工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中国残联制定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与管理办法》明确:市(地)级以上残联可商同级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结合残疾人实际,合理确定残疾人培训项目时长、耗材等区别性因素,制定残疾人培训费用标准和师生食宿费用标准。

二、关于努力培养残疾人技能型人才

关于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培训,建设培训实训基地。2022年,中国残联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工作内容和政策措施,提出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提出:“以中高等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要对象,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共建共享行动,遴选和培育一批残疾人实习实训基地。”同年,《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提出“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求各地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培训体系建设,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开发面向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分类开展精准培训。对有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创业培训。加强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

关于发展职业教育,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不断扩大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改进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扩大残疾人学生招收规模,帮助具备初高中文化程度且有接受职业教育意愿和能力的青壮年残疾人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按规定享受学生资助政策。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持续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夯实基础。2022年中国残联、中央编办等7部门修订《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中国残联每年通过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近30所中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残疾人群体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配合教育部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及中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等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注重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继续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实习训练场所建设,持续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

三、关于落实和拓展残疾人创新创业服务

中国残联一直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抓实抓好。已经与教育部建立部门间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每年通过大数据比对,准确掌握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相关数据,指导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确保“一人一策”服务率达到100%。并积极引导各地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规划、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

关于助力盲人稳定创新创业。中国残联大力推动盲人保健按摩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并推动将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纳入集中就业和辅助性就业相关扶持政策范围。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继续支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执业,支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连锁化、品牌化、多样化经营,促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关于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转型,优化残疾人创业服务。中国残联指导各地高校残疾人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和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助力残疾人创业孵化,引导各地市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帮助残疾人创业者增收。通过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已建成2000余家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面向城乡残疾人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多项就业服务。同时,依托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要求,指导推动各地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水平。

四、关于加快建设残疾人创新创业平台

中国残联目前已在省、市、县三级共建立近3000个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基本覆盖所有县市。同时,还搭建了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提供岗位介绍、在线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平台自2017年底上线至2024年4月,共有残疾人用户80.6万余人,企业用户9.2万家,职位16万余个,简历投递85.3万余封。

中国残联指导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实名制统计,掌握了17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基本状况和需求,并对数据实行动态管理。为提供更精准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国残联于2023年基本完成了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状况调查,于2024年指导地方各级残联对未就业残疾人状况调查中的91.14万有就业意愿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开展了职业能力测评,截至2024年6月底,已完成87.56%。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指导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通过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评估,进一步提升岗位供给与残疾人需求的匹配度,实现精细服务,助力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就业等就业形式的发展。通过与妇联等部门继续实施好“美丽工坊”项目,帮助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通过积极开展网络招聘会和直播带岗,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