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567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567号建议

关于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巩固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

一、主要背景

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防止农村脱贫残疾人出现返贫、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应当把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残疾人事业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之中,完善落实好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充分享受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二、发展现状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三、存在问题

“十四五”时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残疾仍会多发高发。残疾人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特别是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同户,家庭缺少劳动力,增收困难,收入主要依靠社会保障兜底,这部分残疾人家庭虽然经济上摆脱了绝对贫困,但生活上仍然还有不少困难。

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质量还不高,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质量效益还不高,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

四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五是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尤其薄弱。

四、有关建议

(一)把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底线,汇聚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合力,落实残疾人脱贫人口的各项帮扶政策,坚决防止出现残疾人规模性返贫。

(二)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医疗负担重和就医难的问题,建立“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医保(补充医保)”等多层次医保救助体系,减少困难重度残疾人的看病康复花销。

(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给当地优势产业以政策激励,实施产业扶持助残行动,还要通过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的残疾人提供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进而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残疾人通过劳动生产,转化为产业成果,实现家庭增收。

(四)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结合农村残疾人就业需求和产业特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电子商务、农村电商,提高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

(五)加大农村康复救助力度,提升康复服务成效。积极推进农村残疾人医疗政策扶持,加大扶持帮助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资金、政策,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567号建议的答复

陈奭荣等3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巩固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现答复如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710多万建档立卡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让广大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正如代表们建议所言,我国残疾人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残疾人工作基础薄弱,残疾人保障和服务水平整体较低,服务能力不足,短板弱项多,尚难以满足农村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同时,从发展的眼光看,残疾人生活总体上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一些残疾人脱贫还不够稳定,容易受到突发情况的影响导致返贫;一些残疾人社会保障兜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项目增收基础相对薄弱;贫困边缘残疾人仍存在致贫风险;农村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较低、文化技能不髙,实现就业增收难度较一般人口大,仍然是最易返贫致贫的特殊困难群体。代表们建议汇聚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合力,落实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帮扶政策;通过健全医保和救助体系、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实施产业帮扶行动、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等举措,坚决防止出现残疾人规模性返贫。这些正是我们工作开展的方向。

2021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让残疾人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中国残联、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充分征求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做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级残联和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此后,中国残联指导各级残联紧紧围绕“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残联和村(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作用,积极配合乡村振兴部门,及时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和帮扶机制;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大力推进残疾人产业帮扶,鼓励地方实施适合残疾人家庭增产增收的助残扶贫项目,村级公益事业等帮扶项目优先安排让困难残疾人受益;积极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残疾人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服务,帮助残疾人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农产品销售增加收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为进一步聚焦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帮扶其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实现增收,中国残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业银行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要求采取更大措施力度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此后,中国残联指导各地出台加大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的具体措施,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全面开展。包括:加大生产劳动帮扶,为残疾人提供生产资料扶持、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大力引导残疾人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帮扶,力争让每个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有1人免费接受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并扩展在云客服、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新技术方面的培训内容。推进新业态就业帮扶,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末端服务、云客服等工作岗位,安排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农村寄递工作,为残疾人设置网络创业就业绿色通道,在农贸市场、商贸中心、超市、旅游景点等场所推广开设残疾人就业创业产品售卖专区。加强产业带动帮扶,依托各地集体经济和优势产业,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帮带残疾人就业增收,引导残疾人家庭参与资产收益折股量化分红,提高残疾人家庭的土地利用效益和财产性收入。安排公益性岗位帮扶,优先安排“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且有就业意愿、有能力胜任岗位的脱贫残疾人在已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上就业。强化金融服务帮扶,落实普惠金融各项政策,推动“农业银行贷款客户推荐平台(e推客)助残金融服务”项目,为残疾人家庭成员及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的帮扶基地、能人大户等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帮扶作用,定期走访探视困难残疾人家庭、协调落实保障政策、引导参加技能培训,给予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和援助。

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但距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任务目标,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加快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健全兜底性、基础性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着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托养照护、无障碍等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着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残疾人事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衷心感谢你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