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449号提案及办理复文

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449号提案

关于在电影院、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普及同步字幕的提案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有2780万听力言语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三分之一。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中国残联发布联合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有听力障碍的人数2.06亿人,占总人口15.84%。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听障新生儿2-3万人。

202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全球15亿听力障碍者,3.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到2050年,估计全球将有25亿听力障碍者,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会受到听力损失的困扰,而听力障碍者最大的刚需就是同步字幕。

2023年6月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第三十条,首次明确提出“同步字幕”,这是精准了解听障群体的信息缺失困境,在进行全面的行业调研后,提出的解决对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10号)提出“不断满足残疾人文化需求、增强残疾人精神力量”。当前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和听力康复技术的进步,听障群体文化水平逐步增高,文化参与和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但由于听障群体听力损失的特性,在一些文化场所如电影院、博物馆等仍会遇到以下具体问题:

一是电影字幕作为听障群体获取电影信息、体验电影情节的有益帮助,在去电影院选择电影时,都会有意提前咨询“有无字幕”。但有的电影院工作人员也不清楚具体电影有无字幕,这给听障群体带来不少选择困惑。

再者,有的电影院没有考虑到听障人士的具体需求,播放时只播放影片,没有同步播放字幕,忽视了特定人群的要求。

二是听障群体虽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具,但在噪杂环境下仍无法听清。参观博物馆时都是语音讲解,博物馆的环境相对噪杂,对听障群体来说体验较差。目前大部分展馆的展品有二维码,手机扫码后都是语音讲解,没有同步的文字或字幕显示。有的文化场所有自己的微信小程序,但是上面的视频没有同步字幕。

经调研和实地考察,陕西博物馆因讲解导览仪的语音讲解有同步字幕,讲解语音与文字完全一致,受到了听障群体的强烈好评。但据了解,全国其他博物馆没有普及该设备或是这个语音和文字同步展现的思路。

为能够让听障群体也能及时体验文化生活、参与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对相关的文化场所推行同步字幕:

1.电影院电影播放时,建议尽量同步播放字幕。同时,在影片销售时,能明确用“(字)”来标注是否加配同步字幕,方便听障群体及有需要的人选择。

2.能够在博物馆、科学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普及有同步字幕的导览仪,或设置能起到类似同步字幕讲解作用的设备或二维码。各文化场所的微信小程序,视频或语音都能够嵌入文字版解说词。

对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449号提案的答复

杨洋等3位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融合发展的保障条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

委员们结合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在电影院、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普及同步字幕的提案》很有建设性,对依法推动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会高度重视,经商中央宣传部电影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强化无障碍信息交流法律保障。早在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时,已对无障碍信息交流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要采取“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在部分影视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说”等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要求政府和社会“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推进电视栏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解说”。2012年,国务院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创造条件,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

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9月1日起施行,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职责、无障碍信息交流与社会服务等进行了规定,尤其是第三章第三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网络视频节目加配字幕、手语或者口述音轨。”第七条第一、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文化和旅游、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第三十六条规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应当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除上述法律法规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完善无障碍信息交流规划政策。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4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其中,第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信息无障碍服务环境”。2020年,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全国上星电视频道全时段加配同步字幕,实现重点新闻节目手语同步播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在“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重点项目”中提出,鼓励影视作品、网络视频加配字幕。中国残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对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详细要求,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制定《信息技术 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并抓好应用实施,规范指导我国互联网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入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国残联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规定了“在电视台提供有字幕或手语的节目”等内容,并将“推动省市级电视台开设手语节目或加配字幕”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内容。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组织高水平科研力量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规范,发布《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为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丰富无障碍信息交流实践。中央宣传部电影局表示,目前大多数进入院线放映电影,对白均配有规范汉字字幕。国家文物局表示,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6833座,部分博物馆在面向听障群体提供参观便利化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如南京博物馆的“博爱馆”,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观展服务;湖南博物馆对“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览专题制作了32条手语讲解视频;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能够提供字幕观看的讲解导览服务等,受到听障观众的欢迎和认可。中国科协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达标实体科技馆477座,其中配套有特效影院的场馆214座,多数科技馆在服务残障人士参观体验、观影服务方面有特殊政策和举措安排。如中国科技馆2022年被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认定为首批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在场馆设施方面,咨询服务中心配有电子信息显示屏、手写板等设备;在辅助讲解方面,主要引导公众自主体验、探究,500余件展品配有二维码,扫码后可观看展品的文字资料并收听音频;特效影院重视对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服务,采取专项服务;部分巨幕影片配有字幕。

二、目前面临问题的原因

正如委员们所言,现阶段影院、博物馆、科技场馆对听障群体的关注和服务的确还有一定差距,在加配同步字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央宣传部电影局、中国科协也就此进行了说明。关于观影购票,线下售票处和网络售票AAP运营商的无障碍意识不足,未能主动在影片信息中添加是否有对白字幕的文字信息。科普场馆特效影片未加配字幕的主要原因,一是科普场馆特效影片在制作发行之初,综合考虑影片视觉效果和制作成本,大多数是没有配备字幕的电影版本,只在极个别特殊要求下单独配备电影字幕;二是科普场馆特效影片具有一定特殊性,大多有球幕或3D效果,或配合内容有动作效果,配备字幕在银幕画面的呈现难度大于普通商业影片,字幕配置不当,可能会影响观影体验,带来额外眩晕、身体不适等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中国残联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配合推动各部门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相关规定,加强法律实施和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全面推进无障碍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二是配合中央宣传部电影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等相关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水平。中央宣传部电影局表示将通过行业协会,引导售票处和网络售票APP在公布的影片信息中注明是否配有对白字幕,倡导更多电影制片方制作对白规范汉字字幕。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及时梳理总结经验,指导各地博物馆结合实际优化服务举措,根据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便利化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中国科协表示将联动各地科协组织,调研分析不同类别的残障人士尤其是听障人士的参观与观影需求,探讨单独提供配备字幕影片的可行性,积极推出更有针对性的细化服务举措;通过现代科技馆体系,鼓励引导全国各地科技馆加大对残障人士尤其是听障人士的服务保障,如在展品语音、微信小程序等同步嵌入文字解说词,尝试使用同步字幕的导览设备,保障残疾人士共享科普服务的权益。

三是继续开展无障碍环境理念的宣传,普及无障碍环境知识,特别是加强对普及同步字幕的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意识,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良好环境。

衷心感谢你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