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25年5月6日

2024年,各级残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康复

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推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覆盖,努力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增进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49.9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提升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水平。以农村困难残疾人为重点,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866.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55.3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69.3万、听力残疾人70.6万、言语残疾人5.9万、肢体残疾人408.3万、智力残疾人70.4万、精神残疾人161.8万、多重残疾人54.3万。积极维护残疾人健康,持续开展多部门数据比对,核实农村困难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和家庭医生签约率均高于一般人群。

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康复工作,多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加快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全年为4.8万名残疾人提供服务。持续推进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全年完成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1.8万人。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3297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37.3万人,其中,管理人员3.8万人,业务人员27.6万人,其他人员5.9万人。

二、教育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对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作出系列规定。低视力学生大字版教材首次列入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用书目录。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为5万余名残疾学生提供辅助器具适配及相关服务。以《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为依据,促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实施扶残助学项目,资助30所专门招收残疾人的中高等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1220名特教教师,为123名优秀残疾大学生颁发励志奖学金。与教育部共同指导残疾人单考单招工作。持续推进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建设,与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和《国家通用手语水平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两项语言文字规范。与教育部共同印发《关于加快在特殊教育学校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作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部、班)126个,在校生12491人,其中聋生6824人、盲生1808人、其他3859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277个,在校生26872人,毕业生7393人,毕业生中858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等教育阶段,招收30796名残疾学生,其中高职17552人、本科11294人、硕士研究生1711人、博士研究生239人。

三、就业

2024年全国城乡新增持证残疾人就业51.2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农村新增就业37.2万人;全国城乡实名培训持证残疾人46.4万人。

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14.4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98.8万人,集中就业22.7万人,个体就业60.5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8.2万人,辅助性就业16.5万人,灵活就业278.7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419.0万人。

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扶持26.6万人次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全国2941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安置3.9万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6.9万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全国共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4585人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10286人次。现有保健按摩机构22771个、医疗按摩机构1259个。1279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务任职资格、237人获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四、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底,2748.9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46.1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60岁以下参保的残疾人中,703.8万重度残疾人和277.2万非重度残疾人得到参保缴费资助。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达10004个。22.5万残疾人通过寄宿制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接受托养服务,50.7万残疾人接受居家服务。

五、宣传文化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深化“学听跟”专项活动深入基层宣讲,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围绕巴黎残奥会、第八个残疾预防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一周年、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报道,组织媒体开展走基层等主题采访活动。持续加强残疾人事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围绕巴黎残奥会备战参赛、“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康复国际履职等工作讲好中国残疾人故事。与中央宣传部版权局共同举办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权益保障论坛,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2024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组织“共享芬芳·共铸美好”公益演出21场,举办鲁迅文学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编辑出版残疾人文学专刊。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筹办故宫文创融合馆,为残疾人文创作品搭建展示销售平台。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3个、电视手语栏目38个,地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76个、电视手语栏目273个。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1659个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开展视障文化服务,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7737场次,全国省地两级残疾人艺术团225个。全国持证残疾人中,共有573人加入地级及以上作协,565人加入地级及以上其他文联下属文艺家协会,231人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六、体育

第17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8月28日至9月8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尽展风采,取得94枚金牌、76枚银牌、50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20项世界纪录、打破44项赛会纪录,连续六届位列夏季残奥会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残疾人群众体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残疾人事业大局,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康复健身的需求,各项康复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以“乐享体育,炫彩人生,助力残奥”为主题举办第14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以“绽放冰雪梦想,乐享康复健身体育”为主题举办第九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以“促进特奥融合,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举办第十八次全国特奥日活动。全年共举办县级及以上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4万次,参加活动总人次达160万。

七、维权

制定或修订省级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和规章3个、地级9个;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省级规范性文件26个、地级31个、县级110个。全国县级及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440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288次。全国开展省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30次,96.9万人次参加;举办省级法律培训班54个,9980人次参加。全国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2927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2699个。各地残联办理建议、提案1975件。

全国共出台了831个省、地、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全国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7740次,无障碍培训6.9万人次。全国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或促进队伍1563个,共有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或促进员20608人,其中残疾人督导或促进员9458人。截至2024年底,共为122.5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17.9万残疾人发放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八、组织建设

全国省、地、县、乡(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共有残联4.1万个,各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全部成立残联,98.5%的乡镇(街道)已建立残联;99.5%的社区(村)建立残协,共59.7万个。

地方各级残联工作人员11.3万人,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总计56.5万人。

地方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1.5万个,其中省、地、县级各类专门协会已建比例分别为98.8%、97.1%和92.8%。全国助残社会组织3650个。

九、服务设施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服务设施共4614个,其中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250个,总建设面积642.0万平方米,总投资221.0亿元;残疾人康复设施1246个,总建设面积681.8万平方米,总投资227.2亿元;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1097个,总建设面积336.9万平方米,总投资96.3亿元;盲人按摩医院3个,总建设面积0.6万平方米,总投资0.4亿元;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18个,总建设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