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汇聚民智 凝聚力量 ——代表委员履职一年间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代表委员又将带着人民的嘱托,从四面八方奔赴这场“春天的盛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田间地头、工厂医院、学校社区……过去一年,代表委员认真履职尽责,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用一条条意见建议推动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生动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脚步走深走实、稳健有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杨洋——

助力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易舒冉

“我听不到公交车的到站语音播报,如果碰到显示屏上的字幕不更新时,心里特别慌。”这是一名听障人士发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杨洋的求助短信。类似这种关注公共交通领域字幕提示缺失或不合理的信息,杨洋还收到过很多。

“对于听障人士来说,同步字幕是连接无声世界和外部最重要的桥梁,字幕可以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弥补信息鸿沟。”杨洋说。

2024年,杨洋深入广州开展调研,在公交车上,杨洋一一记录电子显示屏的字体大小、颜色对比度、信息停留时长等使用情况;与听障朋友交流时,杨洋仔细询问他们对于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感受与诉求。今年全国两会,杨洋计划提交关于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报站显示屏规范化管理的提案,提升城市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

杨洋的手机上,有一个实时更新的有关听障人士各类需求和建议的文档,大多数是杨洋的听障朋友们发给她的。比如银行、医院的叫号系统可以参考餐饮业的等候叫号系统,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还需要等候多久;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可以增设信息无障碍服务,开通文字留言渠道,保障听障人士、老年耳背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一些建议她会整理成提案,还有一些则会在工作中推动解决。

在履职中,杨洋希望自己变成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科学决策,一头连着百姓民生。“政协委员把大家的声音带上会,得到反馈以后,还可以向群众做一些解释疏导。”在她看来,信息互通理顺了多方意见,也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残疾人工作者,为了让更多残障朋友共享新时代美好生活,我会继续努力。”杨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