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深入推进特殊教育 努力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5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受表彰的全国自强模范和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向全国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残疾人工作者致以问候。在此次表彰大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与教学管理处、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湖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以及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福建省平潭特殊教育学校、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二十大要求“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连续组织实施了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增强普惠保障能力,努力促进特殊儿童青少年学有所教、弱有所扶。

一、坚持有教无类,努力在入学机会上惠及每一名特殊儿童

指导各省加强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旗)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切实增加普惠学位供给。按照“精准核查、科学评估、分类安置”的原则,健全招生入学联动机制,强化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就近就便优先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就读,实对重度、无法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专门的送教上门,确保各类适龄特殊儿童“应入尽入”。202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96所,特殊教育在校生91.59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29.3%、141.8%,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基础上,全面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高中以上阶段两端延伸拓展。鼓励、支持更多的幼儿园、高中以上阶段学校创造合理便利条件,大幅增加特殊儿童青少年就学机会。

二、坚持因材施教,努力在教育过程中惠及每一名特殊儿童

一是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建设,连续开展新教材示范培训,覆盖近57万人次特殊教育相关教师。二是推动教材无障碍建设,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将大字版教材列入,为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提供便利。三是发挥教学示范引领作用,持续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和融合教育案例征集活动,扩大特殊教育精品课遴选规模,助力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四是开展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探索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五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特殊教育”版块,汇集优质特殊教育数字资源,为残疾学生、教师及家长提供多角色适切服务。六是完善专业支持体系。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特殊需要,指导浙江师范大学成立首个国家级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动各地加强省、市、县、校四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共同为融合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三、坚持平等共享,努力在条件保障上惠及每一名特殊儿童

一是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推动中央财政特殊教育补助资金每年投入5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25亿元,重点改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推动对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7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较好地保障了特殊教育正常运转。针对残疾学生特殊需要,实行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批复设立康复大学,大力培养康复教育人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增加“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序列,持续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新增融合教育、孤独症教育等专业,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设立“星星计划”特殊教育公益项目,赋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202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8.1万人,比2012年增长86.1%。

特殊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对教育的整体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的全面推进至关重要。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向特殊教育的倾斜力度,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进一步扩大普惠学位供给,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加快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