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十四五”时期民政部将继续加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29日(星期四)下午2时30分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理事长周长奎,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介绍残疾人全面小康成就和“十四五” 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十三五”以来,各级民政部门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履行民政兜底保障职责,全面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我们及时调整完善农村低保政策,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离户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的政策,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截止到2020年底,累计将1076.8万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将107.5万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我们实施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并加大了临时救助力度,累计救助残疾人和精神障碍患者15.6万多人。我们全面建立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为1212.6万多的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1473.8万多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我们实施“福康工程”项目,为6万多名贫困残疾人配置了康复辅助器具,开展手术、矫治和康复训练。

第二,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积极做好失智失能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经济困难老年人的高龄补贴、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护理补贴已基本实现了省级范围内的全覆盖,实施了家庭适老化改造。我们制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政策,将父母双方均为重度残疾人的8万多儿童、父母一方为重残的4.79万名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我们持续实施“明天计划”项目,累计投入17亿多元,为22.3万名孤儿实施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我们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帮助残疾儿童等困境儿童解决了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和监护等问题。我们推进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累计投入18亿多元实施机构建设项目,有关机构已经达到144家,床位6.7万多张。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促进精神障碍者回归和融入社会。

第三,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持续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创新发展。

我们推动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牵头建立了22个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组织25个地级市开展国家级综合创新试点和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目前已经惠及16万多人次,助力残疾人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我们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康复辅助器具的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政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立足民政职责,继续加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努力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在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方面下功夫。要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将未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内的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的政策纳入低保,研究推动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推动建立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施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的跨省通办,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的精准化管理水平。

二是继续在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方面下大功夫。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面向社会残疾儿童拓展服务,推动机构内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加强社区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助残方面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在扶残助残上的积极作用。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康复服务广泛开展起来。

三是继续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要发挥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政策体系,开展第二批康复辅助器具国家创新试点,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着力解决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扩大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供给。建立健全保险、福利、救助、慈善相结合的支付保障体系,加强服务和应用推广。

https://news.cctv.com/2021/07/29/ARTIiDjx1UPQMtaMQleTMoxW2107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