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全国助残日丨自强自立 向阳而生

“‘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就业规模总体保持稳定,残疾人就业质量逐步改善,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80.8万人,超额完成任务目标。”5月13日,在中国残联召开的全国助残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一级巡视员解宏德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确保三年内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的任务目标。

今年5月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中国残联与中智集团共同向社会各界发起倡议:让我们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优先、平等共享、自强自立、向阳而生。

记者从中国残联获悉,助残日期间,中国残联将启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展暨残疾人人才交流活动,利用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国有企业安置残疾人等活动,并联合boss直聘、Fesco等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开展线上直播带岗、雇主培训等活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服务。

全国各地也将在助残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帮扶行动。福建、浙江、山东等聚焦残疾大学生就业,在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求职招聘环节提供服务,帮助残疾大学生尽早锁定就业岗位。上海、江苏、北京等省市积极开展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竞赛,带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升。安徽、云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积极推动盲人按摩医院建设,助力提升盲人就业层次。

“随着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残疾人就业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发展。”解宏德介绍,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专项招录残疾人公务员实现突破;一些互联网企业推出面向残疾人的云客服、电子商务、居家就业等专属岗位,帮扶残疾人实现就业。

借力科技助残,创新就业模式,是近年来残疾人就业帮扶的亮点之一。据介绍,中国盲协与与相关单位开展盲人声音主播、音频编辑等就业技能培训,利用互联网商业音乐平台,推动盲人音乐人才就业。针对肢残人士,中国肢协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中移在线众包平台重度肢残人就业创业服务项目”,帮助部分困难和重度肢残人实现居家就业。同时,中国肢协还着力培养肢残人和听力残疾人等进行文物修复培养培训,为残疾人教育和就业拓展新的途径。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人,但残疾人就业仍面临社会偏见,就业规模和就业层次有待提升,未就业的残疾人残疾程度较重、文化程度较低、就业能力不足,残疾人就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解宏德表示,下一步中国残联将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对全国800余万未就业残疾人开展调查,集中精力帮助具备就业条件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对约3万名残疾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一人一档一策”就业服务。

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2700余家,就业服务工作延伸至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标准化正在建立。全国建有辅助性就业机构2000余家,安置10万余人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

http://rss.jingjiribao.cn/static/detail.jsp?id=40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