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 中国残联: 让残疾人实实在在受益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是鼓励其自强不息、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举措。”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在部署会议上说:“很多人做梦都想不到,西安的一家互联网企业里竟有一半是重度残疾人,我亲眼见到一位浑身上下不能动的残疾人,把手机绑在面前,用舌头做视频编辑工作。他们走出家庭,实现了人生价值。”

据中国残联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近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其中约1400万人在农村地区,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已成为“十四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

与此同时,我国残疾人就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央各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发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灵活就业等各类就业形式的专项政策;制定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用、税收优惠减免、政府采购优先、职业技能提升等各类扶持办法。

目前,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相对完备,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汇集、落实、推广现有扶持政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实实在在地受益应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简称《方案》)提出,将在2022年至2024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并确定了以有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为主要对象,以推动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系列政策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分项行动形式将相关措施和目标具体化、行动化的总体思路。

中国残联方面表示,《方案》的相关内容,将让残疾人实实在在受益。一是以有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作为主要对象。“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残疾人实现新增就业180余万人,但同时,据中国残联实名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仍有800余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未实现就业。未就业残疾人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残疾人占较大多数,残疾人整体上就业能力不足,《方案》分类施策予以帮扶。

二是以开展就业促进项目为主要形式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近年来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涵盖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等不同就业形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没有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实,政策效应也没有得到最大的显现。《方案》不再以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为重点,而是将政策执行作为关键,着力将扶持政策具体化、行动化,增加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明确了政策落实各项保障条件。

三是将具体行动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对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进行了明确。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残疾人就业,《方案》的主要措施共有10项具体行动,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多方力量助残就业。例如,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首次明确要求建立统计和公示制度,切实增加机关和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透明度;又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拿出一批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就业,3年内争取集中帮助较大规模的残疾人就业,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则通过及时足额缴纳残保金、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予以规范。

其次是实施“四类”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对就业困难残疾人、农村残疾人、残疾人大学生、盲人按摩群体进行针对性帮扶。

此外,实施“两项”残疾人就业提升行动。准确摸底,加大就业服务的规范化、社会化水平;还要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

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204/19/content_23326.html